中美市場「分家」趨勢更為明顯 散戶須提防「一死

中美市場「分家」趨勢白熱化!散戶須提防「一死就放,一放就亂」的金融怪圈

投資

廣告

這一年,中美兩地市場「分家」的趨勢將會更為明顯。

中國市場受政府強力控制,基本上能夠透過監控、政策鼓勵及優惠政策等方式,去控制一家公司進行整改,甚至令整個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螞蟻集團2020年底計劃在香港及A股同步上市失敗後,便遭部門要求重組及整頓業務,近期阿里巴巴(9988)公布,創辦人馬雲也退出螞蟻集團的實體控制人之列,無法直接控制該公司。然而,具體上螞蟻集團或馬雲牽涉甚麼問題,需要作出整頓,投資者至今仍無從得知。

內房政策轉變也是非常激烈。由推出「房住不炒」政策,到「三條紅線」制約內房發展商無法向外籌借資金,最終令負債率較高的恒大(3333)爆煲。

不過,恒大倒閉的骨牌效應,加上疫情管控,令整個內房樓花及新樓銷售進入冰封時期,大部份發展商在2022年的物業銷售規模,僅得2021年同期的六成左右,令負債率相對理想的企業,也開始面臨還款壓力,結果,具規模的房企如融創(1918)及旭暉(884)等,都先後無法償還債券本金而違約,而更具資本實力的龍湖(960),股價也曾在短短一個半月內,由近30元跌至約7元的水平,跌幅高達77%。

由去年11月開始,中央政府則持續推出救市政策,包括減息及放寬置業要求等,輿論風向也開始轉變。雖然仍然提及「房住不炒」,但過去政府部門重點談及金融行業風險管理,現時則指居民儲蓄率高,即使多消費也不會對銀行體系有太大衝擊。

中美市場「分家」趨勢更為明顯 散戶須提防「一死
(圖片來源:unsplash@elmaurer)

政策指導更為實際

為何政策轉變得那麼快?對投資者而言,答案並不重要,政策指導更為實際。

同時,內地投資者以散戶為主,普遍接收國內資訊,容易跟隨政策「起舞」,所以近期政府不斷放鬆銀根及減少監管,股民看在眼內,自然紛紛入場,炒高個市。然而,政策欠缺透明度,就往往出現「一死就放,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這個金融怪圈之中,至今仍難以改變。

至於美國,不論是聯儲局及機構投資者,都是觀察不斷更新的市場數據,去判斷美國經濟的熱度及周期,於是就不時出現投資者與聯儲局的「對賭」行為:投資者預判美國即將公布的數據,會較預期的數據好或差,再判斷聯儲局未來的政策會否與早期提及的說法是否一致。

例如近期美國公布的失業率數據好過預期,但工作時薪數據則差過市場預期,市場認為美國的勞動力市場即將放緩,有望加快解決通脹問題,聯儲局有更大的空間減慢息口上升速度,已能刺激股市上揚。

然而,這種以「偷步」方式預判聯儲局的政策,導致近期美股走勢與經濟數據公布的關連度非常大,往往在數據公布後,即令美股指數期貨有2-3%以上的波動,同時也令美債息口變化更為劇烈。更重要的是,股市持續向上炒的結果,或會令聯儲局加強加息的決心,最終有機會令實體經濟急速惡化,股市急跌。

中國是「順從型」股市,而美國則是「對賭型」股市,投資者必須小心區分兩者分別。至於港股,近年已逐漸貼近中國,也在走順從型股市的方向了。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unsplash@matdflo、unsplash@elmau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