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生產力 資料圖片

人工智能推升生產力?

投資

廣告

對於科技發展來說,五年已經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而對於人工智能而言就更漫長了。在2017年至2022年間,環球企業對人工智能的應用率翻了一倍。而在去年面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就更令投資者滿心期望,憧憬這種新技術能協助企業以更少的成本來提升生產力。

今年6月《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的管理層接受調查,當中有四分之三受訪者預計,人工智能會使企業在未來五年內減少人手。

科技進步未必化為生產力上升

有研究更指,在未來數年,人工智能佔美國GDP的比例由目前的2.5%增至4%,導致美國的勞動生產力翻一倍。儘管如此,官方統計數據顯示,迄今人工智能對經濟生產力的影響甚輕微。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198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梭羅(Robert Solow)的名言:「你隨處都可以看到電腦時代的來臨,唯獨在生產力統計資料不見其蹤影。」那麼,人工智能對生產力到底有何影響?這種革命性技術對金融市場又有何啟示?近數十年來科技日益進步,我們或許會直覺地認為世界的生產力也必然隨之上升,事實卻未必。參看歷史,從19世紀末到70年代初,美國勞動生產力每年增長約2.3%,隨後便逐年下降,直到2010年降至1.3%左右。這情況不獨發生在美國,其他發達經濟體也是如此,而自2005年以來中國的生產力增長同樣在下降。

更重要的是即使我們加大投資於嶄新技術,也不能保證生產力會提高。例如在70至80年代初期,軟件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雖然逐年上升,但同期的生產力增速卻持續下滑。那麼,人工智能會否帶來突破,並成為刺激環球生產力上升的催化劑?懷疑論者認為,創新和生產力並非同一回事,因此質疑人工智能會否真的成為下一個主要的「通用技術」(即在日常生活中較廣泛、較基礎的技術,例如150年前取得突破的電力,最終使人類經濟出現範式轉移)。

另外,我們也要明白到影響生產力的因素眾多,包括了貨幣政策(如利率水平)、財政政策、通脹水平、金融危機甚至是戰爭爆發等。因此,科技創新只是推動因素之一而已,並非全部。另一方面,樂觀者則認為,我們只不過是處於這場革命的早期階段,由於創新需逐步實行,前期的總生產力往往相當低。而一旦人工智能進入應用階段,生產力增速便有望加快。

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因為在早期階段,除了主技術的開發外,業界還需建立相關支援技術配套及基礎設施、勞動人員需學習使用、而企業也需調整流程。舉例說,電腦時代的出現,不單單是硬件、軟件和晶片的研發,還要互聯網(包括移動網路)的配合、電訊基建的建立、企業改變營運模式、乃至整個社會要轉型至知識型經濟等。因此有專家相信,隨著新技術的推出速度不斷加快,生產力有望在不久爆發,並將會升至3%左右,較目前水平高出一倍。
那麼,人工智能對於投資者而言又帶來甚麼啟示?且讓下回仔細分解。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