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緒

市場情緒 對內地經濟過度悲觀

投資

廣告

7月至今港股交投淡靜,惟恒生指數走勢波動,先急跌近千點,其後反彈且收復失地有餘,今個星期又再現跌勢。不過恒指的高低波幅仍介乎18,300至19,400點,較6月有所收窄,這反映股市在波動,惟暫未有新方向。顯然在長線資金觀望的狀況下,市場被情緒所主導。

本週,市場掀起對內地經濟悲觀的情緒。
過去兩個月,大部分經濟數據都指向內地復甦受阻,消費、工業、進出口以及固定投資等都見持續轉弱、信心不足,而最新通脹率近零,通縮風險近了。
內地第二季經濟增長為6.3%;上半年增長為5.5%,主要大行隨即調低內地全年經濟預測;加上內地房地產投資萎縮,房企銷售未見回暖,部分房企,即使具央企背景,也現資金壓力,面臨債務違約,加深投資者的疑慮。
早前高盛指內地的地方債務風險,將削弱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一時間,市場甚至預期,內地或步日本式資產負債表衰退的後塵。
3月,國務院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將2023年全年經濟增長定於5%,明顯低於當時主流機構的預測。

這反映官方並無因年初復常推動經濟強勁反彈,而對全年經濟過度樂觀。
相反,官方始終對地緣政治、外部需求偏弱及內地處經濟結構調整階段等制約經濟復甦的因素有所警惕。因此,上半年的經濟仍處於官方的復甦軌道之中,並非嚴重偏離。
不過,內地通脹遠較官方預期弱,就要特別留意。
去年內地通脹率實質為2%,今年政府預期為3%;惟年初通脹率基本上由約2%,持續跌至6月時的零,上半年整體通脹率約為1%。
通脹過低的最大問題是令到實質利率偏高,從而削弱投資及消費意慾,這是目前拖低內地經濟的最大原因。
所以要解決當前經濟困局,如何降低實質利率是至關重要。降低實質利率方法有三,一是推高通脹;二是下調利率;三是兩者同步進行。

刺激通脹首要是刺激需求;至於人民銀行,工具更多,指導銀行下調存款息率、下調存準率及下調LPR貸款利率等,都是有效的工具,讓實質利率趨降,從而帶動投資。

疫後再聚焦經濟

最後,最近官方已釋出平台監管常態化的訊號,亦高調支持及肯定平台經濟的地位。
還主動與私營企業高層、經濟專家溝通,並積極與外資企業家互動,訊息及姿態明確,就是內地已疫後復常、將堅持開放、並再聚焦經濟。
現實是,所有政策都有時滯,內地寬鬆的貨幣及財政政策亦然,只怪投資市場只看結果、只看當下,沒耐性看得更遠。
不要忘記,內地遇到的房地產調整、債務危機甚至通縮型衰退,大部分成熟經濟體都曾經遇過,而她們今天仍在向前發展,那為何內地就不一樣?

毫無疑問,內地宏觀經濟確是面臨逆風,然而其經濟發展的步伐並非就此停滯,因此投資者過度悲觀實屬不宜。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Unsplash@Hanny Naiba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