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脹比通脹更可怕 港股及美股旨現燶味 調整壓力增 科技股、資源股最新部署|傅允軒

滯脹比通脹更可怕 港股及美股現燶味 調整壓力增 科技股、資源股最新部署|傅允軒

投資

廣告

美國在5月12日發布了強勁的消費物價指數(CPI)後,美債孳息再度攀升,投資者對息口上升的預期升溫,拖累美股從高位回落,有關科技股殺估值的傳說又再充斥市場。此情此景在3月上旬曾經出現,當時美國債息上升,被投資者誤作壞消息解讀;然而現在的美股,卻比3月低位高出一截,債息上升等如利淡股市的傳言不盡不實。

撰文:傅允軒|圖片:Unsplash

在3月上旬美股大跌後,本欄已立即列出歷年美債與美股的比較圖,以證債息上升不一定利淡股市;而且為數不少的往績皆表明,棄債買股的資金,會在稍後時間全面掌控市場,帶動美股回升。

這明顯是由投資者對經濟復甦的憧憬,以及對通脹的預期,而尋求高回報所使然。

理論上,重演的走勢給了筆者一個抄稿的機會,只要將3月份的文章搬字過紙就成。

然而,今次稍有不同,分別是3月上旬美債息上升,是在公布最新非農數據前,投資者對通脹抱有疑慮,但對經濟未有信心;所以股市大跌,實際上在擔心的是「滯脹」,而不是通脹。

相對於通脹來說,美國聯邦儲備局更怕的應該是通縮,所以早就定下了2%的通脹率目標。

溫和的通脹,並不是害人之物。

當美國在香港時間3月5日晚上發布了強勁的非農就業數據,緩解了市場對滯脹的疑慮後,美股三大指數自此升了兩個月。

與之不同的,美國最近一次公布消費物價指數的時間,是在5月7日晚上發布疲弱的非農就業數據之後,令到市場對滯脹的擔憂大增。

雖然,筆者認為通脹並不可怕,但滯脹卻是另一回事;更何況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這兩個月間,曾經比3月時升了4,000點,不能同日而語。筆者的文章,自然不能搬字過紙。

筆者相信現在市場真正最關心的,並不是通脹有多勁,聯儲局幾時加息,而是所公布差勁的非農數據,到底是在反映市場的真實情況,還是只是偶一為之的「不幸」。

港美股市有調整壓力

當然,收盡天下風的大戶,不會等待數據公布之後才懂得如何部署,目前港、美甚至台灣股市,皆有點燶味,不得不防。

道指從5月6日至11日短時間內升了1,000點,已被其後的跌市證實了是消耗性上升,也就是一波升浪中最尾的階段。

這一波升浪,大概是從2020年11月,輝瑞發布疫苗面世前的幾天偷步開始炒,當時的道指在26,000點水平起步。

上週二道指上升至35,091點,前後上升了近9,000點,以回吐50%計,才跌至30,500點,也就是3月公布強勁非農就業數據前水平而已,一點也不過分。

 滯脹比通脹更可怕 港股及美股現燶味 調整壓力增 科技股、資源股最新部署|傅允軒

至於港股,踏入5月之後成交顯著增加,有向下突破的味道。

筆者曾經寄望港股在復活節假後可以扭轉劣勢,但顯然在29,000點水平有阻力。按過去三個月於高位橫行的量度跌幅計,恒生指數在向下突破後,將有機會下試23,900的水平。

早前筆者建議吼位吸納的美團(03690)、騰訊控股(00700)、移卡(09923)均有開展另一波跌勢的跡象,持貨者宜先行離場。

至於筆者一直看好的資源股,亦已沽出逾半持貨降低風險。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