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金融危機作準備 商品隨時突圍而出

為金融危機作準備 商品隨時突圍而出|蔡嘉民

專欄

廣告

港股狂跌,美股亦狂跌;雖然誇張,但乃是意料中的事。筆者近一季不斷唱淡港股美股,皆因不同量化訊號,都指出港美股指數向下才是正確方向。不過,除了價格外,市場亦傳出瑞信銀行會爆煲的消息,令股民議論紛紛。到底金融系統性危機會否發生呢?而投資者又可以怎樣應對呢?
為金融危機作準備 商品隨時突圍而出
(圖片來源:Unsplash@zburival)

瑞信銀行爆煲消息傳出後,第一時間當然要查一查瑞信的CDS(Credit default swap),中文為信貸違約互換,為最佳工具用以證明一家企業有否倒閉風險。

瑞信CDS的而且確急抽過,上週高見300點子以上,為多年來高位,證明市場人士真的擔心瑞信資不抵債。

不過,瑞信則指財政健康,而內部員工也透露並未嗅到「燶味」。

然而,即使現時健康,也不代表在經濟衰退環境下,所有銀行或金融機構也能安然。

回看歷史,對上一次系統性金融危機,為2008年金融海嘯,觸發點在於美國房地產過度槓桿,導致泡沫出現;再對上一次則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再往歷史數下去,會發現大約每10年就會出現一次大型「股災」,因為市場每運行一段時間就要去槓桿,重新大洗牌,重設所有資產價格。

本來筆者覺得2020年,是個去槓桿的好機會,不過環球股市於2020年3月閃崩三成後,美國聯邦儲備局決定大力印銀紙托市托經濟,繼而創造出大約一年半的人造小牛市。

針無兩頭利,無限量寬造成嚴重通脹,所以美國必須大力「收水」及加息,把過去兩年狂印的銀紙收回,Undo近一次的量寬。

可惜,卻又遇上經濟衰退,所以變成兩個combo連在一起打擊資產價格,股市不跌才奇!

方舟投資的Cathie Wood也忍不住寫了封公開信,叫聯儲局不要再加息;否則,大大影響股市表現。

不過,按歷史數據看,失業率一日未升超過5%,聯儲局也不會突然收回加息的決定,所以加息至2024年是肯定的,除非美股像2020年3月般突然急插三成以上。

再者,俄烏那邊不斷傳出普京打算發動核戰爭的消息。

這一點橋水創辦人Ray Dalio曾提及過,一旦環球經濟欠佳;再加上高通漲,便會發生戰爭,以搶爭資源,或者削弱敵國國力。

商品隨時突圍而出

重點來了,又通漲、又「收水」、又加息、又打杖,看似環球前景差得很,投資者又可以如何保命呢?

筆者繼續看淡美股,一日未完QT,美股也不是好選擇,這點已經不斷提及;債券方面,一日未完加息週期,也非選擇之一;房地產更差,QT會大幅減少M2,樓價下跌就預料之內。

各種資產類別,就只剩下商品及加密貨幣。加密貨幣暫與美股也有一定相關性,所以上下波動的機會仍然大;當然長線投資角度來說,慢慢月供收集是可以的。

因此,在傳統資產中,只有商品是個好選擇。

如果真的不幸發生大型戰爭,原油及其他商品,仍是個相對安全的避風塘。

圖片來源:Unsplash@zbur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