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資料圖片

美國經濟勝預期 可增持三星FANG

投資

廣告

龍年來到,先恭祝各位讀者財源滾滾來、身體健康、投資得心應手、出入平安。龍年投資策略可考慮利用美股巿場的優勢吸納一些增長型股份;港股巿場則以收息作為投資目標。

美國聯邦儲備局1月議息會已完成,一如巿場預期利率維持不變。

惟聯儲局議息會議結束後,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指出,差不多所有委員認為今年減息是合適的做法,政策利率處於這輪加息週期的峰值。

不過,鮑威爾明言不認為聯儲局會在3月的議息會上減息,主要是美國通脹率已見回落,但仍高於2%的聯儲局目標。

美國通脹持續下降才減息

聯儲局需要見到通脹持續下降,才有信心進行減息。

議息聲明提到,近期經濟活動正穩步擴張,較2023年12月議息會上,用強勁擴張的詞句有所不同,反映目前的經濟增長略為放慢,為減息埋下伏筆。

在委員眼中,就業增長強勁及低失業率的情況,成為他們認為現階段減息是不適合。

美國1月非農新增職位由12月修正值33.3萬上升至35.3萬份,遠較巿場預期的18.5萬高。

1月失業率持續在低水平,為3.7%,低於巿場預期的3.8%。

期內平均時薪增長按年上升4.5%,高於市場預期的4.1%;按月上升0.6%,高於市場預期的0.3%。

就業數據公布後,3月聯儲局減息的預期降至15.5%;維持不變的比率急增至84.5%。

5月召開的議息會上減息的比牽為67.7%,維持不變約32.3%。2024年底時,聯邦基金利率降至4厘的機會率約六成,相當於減五次息,較早前巿場預期可減六次息少了一次。

美國1月勞動參與率與2023年12月相若,保持在62.5%。勞動參與率在62.8%見頂,未能進一步上升的主因,可能是疫情後人民提高了生命的價值,更懂得享受人生,減少工作量。

同時,美國房地產巿場及股票巿場走勢均向好,財富效應增加下,人民亦有機會減少參與長工,轉為做兼職員工。

美國勞動參與率未能進一步升破63%,勞動巿場仍然非常緊張,時薪增幅仍會對通脹有壓力。不過,只要油價能受控,美國通脹仍會處於受控範圍。

根據美國聯儲銀行Cleveland所預測,1月的消費物價指數(CPI)為2.96%;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為2.19%及核心PCE為2.66%。

2月的CPI為2.91%,核心PCE為2.1%及核心PCE為2.52%。美國通脹仍處於改善中,並向聯儲局2%的目標推進。

縱使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包括第四季經濟增長達3.3%及強勁非農數據達35.3萬份,但筆者認為仍然無阻聯儲局今年減息的行動。

目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為5.25厘,1月的預期美國PCE為2.19厘,實質利率接近3厘,屬於偏高水平,對整個社會而言屬一個很大成本。

筆者認為美國聯儲局今年主軸仍會減息,只是減息的次數不及巿場樂觀預期的減五至六次。

雖然美國聯儲局減息的次數只有三至四次,但在經濟較巿場預期為佳,由「軟著陸」轉為相對較預期偏強的經濟增長。

根據美國亞特蘭大聯儲銀行最新的預測,美國第一季經濟增長為4.2%;去年第三季終值及第四季度初值分別為4.9%及3.3%,可見美國經濟增長較原先預期理想。

事實上,目前的經濟情況與1995至2000年有點相似,當時美國通脹率在2%之上,經濟增長速度較快,主要由科網熱所帶動。期間美股表現一直反覆向上,表現亮麗。

今次週期有很大機會同樣是通脹率在2%以上,經濟增長速度快速,不同之處是由當年的科網熱搖身一變為今日的人工智能(AI)。

AI有機會成為新一代工業革命的元素,美股隨時成為當年長升長有的升浪。

筆者看好美國科技股,首選當然是直接在美國巿場進行交易、可自行挑選個別股份,買賣方式較直接。

但有些讀者想參與美股巿場,但又不懂得如何途徑買賣美股,則可在本港透過美股相關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均衡比重ETF爆炸力較大

在香港,可選擇納斯達克指數100 ETF或三星FANG ETF,筆者較喜歡均衡比重的ETF,爆炸力會較大。納指100 ETF的比重較分散,爆炸力相對較低。

倉位方面,本倉計劃以週一(2月5日)開市價16.7元,減持2,000股瑞聲科技(02018)及以11.94元開市價,減持5,000股小米集團(01810);同日亦以開市價14.2元,買入5,000股中國海洋石油(00883)。

另外,本倉計劃下週三(14日)以開市價減持10,000股華能國際電力(00902),以及以開市價買入2,000股三星FANG(02814)。

美國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
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