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 資料圖片

聯想按季盈利增4成 業務已呈復甦

投資

廣告

習拜會順利完成,兩國元首會面後可增加中、美兩大國溝通。今次習主席出訪美國,展示了內地正加強與海外國家的友好關係,有助緩和區內地緣政治風險,利好巿況氣氛。

美國10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3.2%,低於市場預期的3.3%,較9月的3.7%回落0.4個百分點。美國10月CPI按月無升跌,低於市場預期上升0.1%。

至於美國10月核心CPI按年上升4%,低於巿場預期上升4.1%;美國10月核心CPI按月上升0.2%,低於巿場預期上升的0.3%。

美按揭利率升壓抑樓市

美國8月S&P Cash-Shiller Home Price Index為317.88,較7月的指數316.77,僅升1.11,明顯較7月的1.85升幅及6月的4.71升幅收窄。
美國30年期按揭貸款利率,自9月開始進一步上升,從7.12厘反覆上升至10月下旬的高位約7.8厘,壓抑了置業的需求,樓價升幅亦從9月開始會放慢,甚至會見頂回落。

隨著樓價有機會見頂回落,預期租金也有機會相應向下調整。房屋開支佔核心CPI及PCE的比例分別約為42%及22%。因此,房屋開支減少對通脹回落有很大幫助。

隨更多勞動力重新投入及非農業就業職位增幅減少,失業率開始回升;加上恢復償還學生貸款,美國消費者購買力及消費意慾減弱,美國經濟步入第四季亦明顯轉弱。

週四(11月23日)美國為感恩節假期,在消費信心低迷的環境下,筆者預期今年感恩節銷情不會太理想,美國明年第一季經濟增長有機會回落至1%以下,甚至接近0%增長或出現輕微負增長(即輕微衰退)。一般而言,美國經濟增長放慢下,通脹也會跟隨向下回落的機會甚高。

美國聯邦儲備局議息會紀錄顯示,如果抗通脹缺乏成效,將會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利率在「限制性」水平,直至數據顯示通脹令人信服地回落至聯儲局所訂的2%目標。

雖然巿場解讀為偏鷹,但筆者查看美國核心CPI按月增長比率,發現今年首五個月,平均為0.413%,今年6月明顯從5月的0.436%急挫至0.158%;而6月至10月的每月平均為0.23%。

假若11月後這個數字維持在0.2%,預期在明年6月按年的核心CPI增長便會回落至2%至2.5%,相當接近聯儲局訂下的通脹目標,屆時聯儲局便有條件啟動減息行動。

從最新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利率期貨顯示,5月議息會上減息25點子的比率為46.5%,利率不變的比率為39.9%,兩者比例相若。

在6月的議息會上,減息25點子的機會率達42.9%,明顯高於不變的18.4%。
繼6月減息25點子後,巿場普遍預期聯儲局在7月議息會上會進一步減息25點子。2024年全年計,聯儲局減息三次的機會頗高,較10月預期全年減兩次增加了一次減息的空間。

目前,處於息口剛見頂,並憧憬2024年減息的狀況下,投資者的投資風險胃納增加,俗稱「Risk On」,利好股票市場,預期美股今年底前反覆向上的機會較大。科技股尤其是與人工智能(AI)主題有密切關係的股。

相對於美股,港股走勢相對非常落後,但環球巿場的風險胃納回升及人民幣匯價轉強,預期港股也會逐步轉強。
目前,恒生指數受制於100天移動平均線,而恒指的底部亦輕微呈現一浪高於一浪的走勢。筆者認為恒指今次有機會先行在50天移動平均線企穩後,下一步再向上挑戰100天平均線阻力。

方案服務收入升14%

近期,不少股已先後公布了季度業績,投資者不妨先留意業績理想的股。當中,筆者認為聯想集團(00992)可留意。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聯想第二財政季度銷售按季錄得12%的顯著增長,超出過去10年的平均增長率9%,所有業務集團均展現良好的復甦趨勢。

上半財年,集團收入同比下降20%,股東應佔溢利同比減少60%,至4.26億美元。
不過,若以按季比較,股東應佔溢利較上季增長40.67%。方案服務業務集團的收入及經營溢利,分別同比上升14%及7%,集團以服務為主導的轉型,上半財年業績創下新高。

期內,集團錄得毛利率17.5%,創下公司有史以來上半年財政季度新紀錄。
方案服務業務的高利潤業務推動集團盈利能力,而智能設備業務集團的利潤率,亦因新機型更新及效率改善而有所提升。
以現價計算,2025年3月底完結之財年度,預計巿盈率約7倍以下,估值吸引;加上聯想亦具人工智能概念,可優先留意。

倉位方面,本倉週一(20日)以開市價16.08元買入5,000股小米集團(01810);同日以開市價316.2元,沽出100股騰訊控股(00700)及以21.95元,沽出2,000股中芯國際(00981)。

另外,本倉計劃於下週一(27日),以開市價買入8,000股聯想;同日以開市價沽出4,000股中國海洋石油(00883),以及3,000股中芯國際(00981)。

 聯想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