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僱人士 退休

45歲自僱人士 擁有兩幢物業 希望60歲提早退休

投資

廣告

陳先生你好!謝謝你的來信!你今年45歲擁有兩幢物業,自僱人士擁有貿易生意每月收入約為140,000,太太42歲家庭主婦,女兒在本地津貼小學正讀五年班今年10歲,現在手持現金(260萬元)和基金投資(220萬元)合共資產480萬元。你的理財目標是在60歲提早退休,每用維持約$24000的生活開支。 以下是我根據你的個人財務狀況提供的理財分析和建議,希望能協助你循步漸進,達成目標,安享退休生活。

根據陳先生的家庭及個人狀況,我建議陳先生在資產配置及現金流安排能提升(+)4項財務需要和遞減(-)2項負擔。更深深了解到個人狀況後作出安排再加以持之以恆便能目標必達,就讓我以下逐一詳細說明及解釋可行的理財方案。

 自僱人士 退休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將現有按揭餘款有計劃地提早贖回

陳先生擁有兩幢物業,只值960萬元的自住物業還有360萬元按揭貸款供款期還餘下25年,而其餘一楝 收租物業是太太名下市值為580萬元還有20年供款尚餘按揭200萬元。我建議陳先生動用現有的現金或基金動用200萬元清還收租物業的餘下按揭。當然考慮在投資項目基金贖回前要徹底了解現時的投資狀況,若因經濟不景氣投資戶口回報不理想便用現金補貼來贖回物業。當收租物業贖回後,現時每月$12,000的租金便能直接了當變成日後的被動收入之一。

(-)至於現有物業我建議陳先生將現時25年的按揭還款年期縮短15年在10年內贖回清正還所有貸款。可參考以下方案。在手持現金或投資基金當中運用50萬元再加上每月儲蓄一萬元, 可考慮選擇投資於全球通脹掛勾或環球高收益抵押債券基金,這類型基金平均每年回報約為4%,我調低一點每年3.5%的回報來預算,10年後本金加每月儲蓄將可達致215萬元,10年後自住物業的餘下按揭貸款應少於200萬元,故此可全數提早15年贖回物業達致無負債財務自由。

(+)在整個減負債的過程當中必須留意,因為陳先生是家庭支柱,但在來信中沒有提及你的個人人壽保障是否能完全承擔日後還未清還的負債開支。故此我建議陳先生需要提升你的個人人壽保障至日後餘下負債和家庭需要的經濟負擔。若果預算陳先生現時為止預算將來家庭開支和餘下按揭合共需要650萬元的話,你已有$100萬人個人人壽人保障,你便去只需要額外購入550萬元的人壽保障。若選擇成本最低的年期人壽保障計劃(Term life )相對成本是最低。假設陳先生身體健康狀況理想一份20年期的人壽保單每年固定供款約為HK$17,800。這樣安排後若果自己遭遇不測也能維持家庭穩健財務狀況給家人最好的財務保障。

(+)現時陳先生一家已擁有醫療計劃而夫婦二人也有危疾保障。我建議陳先生需定時檢討現時醫療開支的需要與手持醫療計劃是否能配合。我建議陳先生一家考慮保持或提升現有計劃達致高端醫療水平保障。現時坊間的高端醫療水平保費而合乎大眾化,以陳先生一家為例,每人擁有一份每年可達$1000萬元醫療保障的計劃,10歲女兒可選擇零墊底費所有醫療開支實報實銷,夫婦二人可選擇較降低成本的方法以每年兩萬元薦底費為基本個人承擔,餘下醫療開支也實報實銷。這樣兩個層次的薦底費安排可達致降低每年醫療開支成本。預算一家人的每年醫療開支約為HK $21000。

(+) 明白到陳先生是自僱人士,每月收入有不穩定性。我首先根據信中回覆14萬元收入作為藍本,希望陳先生持之了巳恒繼續積極儲蓄,為達致提早退休及資產配置作好最好準備。在我們策劃退休計劃是必須考慮退休後的長遠醫療及生活開支。你要擁有一層長期收租的物業作為被動收入(每月約$12,000租金收入),再加上以下每年提取的自製長俸儲蓄計劃,便能更全面保障日後不切預期的通脹生活開支需要。自裂製長乃俸儲蓄方案如下:每年供款HK$30萬元,為期五年本金合共150萬元,現時陳先生45歲供款完後為49歲預算由60歲開始可提取$165,000(每月平均可使用$13,700), 這份自製年金計劃會按每年3%的通脹方法提升可提款金額。提款能力長達30年到陳先生約90歲。用這個永續每年提取方法將資產不斷增值來提供被動收入合共30年共提取金額將為HK$800萬元。(本金只是150萬元已有五倍的增長)

(+)最後一項必須提醒陳先生在你的剩餘資金儲備中,備用資產必須預算以下潛在開支及儲備。項目包括:每年薪俸稅及物業稅的開支、女兒日後升學及大學開支、自己及太太父母年老供養開支、兩棟名下物業的維修保養及家居和結構保險和每年醫療保險的提升開支等等。

故此我建議陳先生可找有經驗及合適的理財顧問作詳細的財務及資訊分析,兩再持之以恆便能更清晰掌握財務安排來達致提早退休的目標。祝早日逹標!

撰文: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余淑穎

免責聲明:本文章所列之年利率僅供參考,實際計劃之回報率可高於或低於本文章內所列之數字,並會以保單簽發時有效的年利率為準。有關計劃條款及細則,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為準。本文章內容只供參考用途,並屬於作者之個人意見,並不保證所有資料準確無誤,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或服務之推介、邀約或游說。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跌可升,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