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用甚麼黑科技 抗衡電動車新勢力

投資

廣告

據報,在2020年12月的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年會上,車壇一哥豐田(Toyota)的掌舵人豐田章男公開表示,電動車熱潮是過度炒作,如果日本倉促禁止汽油動力車,當前汽車業的商業模式將會崩潰。

最新在2021年12月,豐田章男則高調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告豐田在2030年前,推出30款電動車,講完這個承諾,他像魔術師張開雙臂,布幕隨即落下,三大排電動車排列組成的車海湧現舞台。

(圖片來源:iStock)
(圖片來源:iStock)

掌舵人豐田章男高調轉軚

到2030年,豐田期望一年銷售350萬輛電動車,此目標比半年前對外公布的的200萬輛多出75%;而西歐的銷售陣容有一半是電動車,姐妹品牌凌志(Lexus)更有計劃在2035年,成為純電動車品牌。

外界形容這是豐田章男的認錯,因為他對電動車一直不「感冒」,例如,他曾批評電動車一哥Tesla(美股代號:TSLA)沒有做出真正的產品。

然而,券商估計2021年電動車出貨量達620萬輛,年增長近100%;反觀整體車市剛結束三年的衰退,規模重回8,000萬輛。主力傳統車的豐田困境可見一班。

此外,2021年起按車廠油耗總量管理法規,歐盟區的新車排放量不得超過95公克,這個標準,大致等於每公升24公里的油耗。

到了2025年,排放量還會再調至81公克,相當於油耗往每公升30公里靠攏。面對歐洲這市場,豐田不變不行。

豐田今年將推出旗下首款純電動車bZ4X,bZ是beyond Zero的縮寫,意指超越零排放,廠方會以此為基礎,發展不同車型及形態的bZ電動車系。

現今電動車電池組大多採用鋰電池科技,其問題是在充電速度或能量密度上未算理想,車壇一哥豐田既然轉軚走電動車之路,也不會單純的掹人衫尾。

畢竟,豐田章男認為,純電動車不是未來最好的解決方案。

例如,豐田正積極研發固態電池技術,有條件大幅減少電動車充電時間。

凌志擬推出一款雙門電動跑車,料在固態電池加持下,具備2秒內0至100公里的靜止加速、續航達700公里的能力。

豐田計劃將固態電池率先應用在油電混合車上,無可否認,日本作為飽嚐劫難的島國,危機感滿滿,面對有機會出現的大型天災,不容易完全放棄傳統的引擎(內燃機),豐田更熱衷一些油電混合的操作。

公司首席科學家兼豐田研究所所長Gill Pratt在CES 2022中證實,第一款配備固態電池的豐田車,可望在2025年登場;但驅動系統形式並非純電動車,而是保留內燃機。

無他,相關電池技術複雜,用於豐田熟悉的混能(Hybrid)系統中,會較易過渡。

按歐洲專利局和國際能源署的一份報告,從2014年到2018年,豐田申請固態電池的專利數量最多。在2020年6月,公司已推出一款搭載全固態電池的概念車LQ,並進行了全套的測試流程,兩個月後更獲得國土交通省的批准進行道路測試。

製造固態電池的難點,是確保固態電解質的正極和負極間能充分接觸,這在傳統的液體電池中很容易做到。

在實驗室中,透過手工製作可以對材料施加足夠壓力以確保它們緊密粘在一起,但要大量生產就非常困難,目前固態電池成本約是鋰電池的7至8倍。

(圖片來源:iStock)
(圖片來源:iStock)

氫燃料車創續航世界紀錄

豐田另一項黑科技則是氫能,2021年6月旗下Mirai在法國創下氫能源車逾1,000公里的航續世界紀錄;10月則在美國加州再下城,出發前僅花5分鐘把氫氣填滿,然後交出1,360公里的續航力,創出非燃油車不填充燃料下的最高行程。

若是標準的燃油車行駛相同里程,過程中會產生約3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新的Mirai則在過程中消耗5.65公斤氫氣,排放必然產出的水。

難怪豐田章男自信的表示,敵人是碳,不是內燃機引擎,我們不應鎖定一種科技,而要運用已擁有的技術,碳中和不是只有單一選擇,對各種選項應保持開放。

雖然氫能前景美好且沒有鋰電池日後衰退的回收問題,但加氣站的建設、高壓氫氣的製造及物流儲存都涉不少成本,這碳中和的選項,能否在乘用車市場大行其道,還需市場的印證。

延伸閱讀:財務自由| 7條問題測你有冇富人思維 4大步驟人人坐享20%年回報 雞尾酒投資法教你「錢搵錢」!

延伸閱讀:有錢有命享先係贏家!中國三大隱形富豪比首富更識玩:有個派人除掉富豪榜名字

美股、加密貨幣成新趨勢,想了解但無從入手﹖港股又點做先可以趨吉避凶﹖經一全新推出patreon訂閱號【經一共肥計劃】,訪問業內專家獨家俾料,提供深入淺出分析;影片、專欄、文字報道各適其適。而家有早鳥優惠,每月10美元,點擊連結,就可以早訂早享受﹗

【共肥不自肥,賺錢預埋你﹗】

patreon訂閱號【經一共肥計劃】

https://www.patreon.com/EDfattogether?fan_landing=true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