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琛專欄|基本分析的出路

投資

廣告

香港主流媒體長期停留於基本分析買number的局面,但大多「策略」的回報穩定性都不高。收費逾10,000元的股票班,很多都只教沒回朔測試(沒歷史數據證明有效)的基本分析策略,令學生付了成本,也賺不回來。究竟,基本分析還有沒有用?或者,量化交易員又會如何應用?

先說用基本分析炒股的先天缺陷。一般基本面數據,緣於公開市場公司資料,準備、調整、製作需時,頻率較低,以致策略出手機會不多。

舉例,用無人不知的市盈率炒個股,等待每次市盈率更新,都可能需要起碼一季的時間,假如連續兩季都沒有合適的交易訊號,豈不是半年都沒有trade?

利用基本面數據進行量化交易

其實,在私募市場(尤其在early stage),基本分析絕對是唯一工具,皆因新企業(startup)並沒有太多/太長時間框(time horizon)的數據,可用作歷史數據回朔測試,以致測試結果,並不會有足夠代表性。

同時,倘若要做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就要非常了解企業的營運、行業、客路等資訊。

圖片來源:patreon@EDfat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