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第一股」百融雲上市以來股價「深潛」4成 是時候趁低吸納 隨時爆升近9成

投資

廣告

「五窮月」過了一半有多,調整市當中,新經濟股成為眾矢之的。近期上市的雲概念新股自然無運行,主攻銀行金融企業客戶的百融雲(06608),3月底掛牌以來一直潛水。作為內地金融軟體即服務(SaaS)第一股,百融雲潛力未被發現,股價低沉正好為長線增值提供機會。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圖片、Unsplash

百融雲成立於2014年,目前透過人工智能(AI)、機械學習、雲端運算及區塊鏈等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數據分析、精準營銷和保險分銷服務。

數據分析範疇包括貸前風控、貸中監控、貸後管理及保險風險管理需求等,幫助客戶降低面對欺詐風險,並提高承保及風險管理的能力。

奪金融業數碼化先機

精準營銷則透過旗下榕樹貸款推薦平台,協助金融機構更有效地接觸及服務目標客戶。保險分銷方面,旗下黎明科技平台向經紀提供數據驅動工具及分析,促進高效及有效的保險銷售及客戶關係管理。

集團是內地最大獨立金融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供應商,按2020年收入(數據分析及精準營銷業務)計,市場份額約9%。

截至今年3月底止,集團在內地累計為超過4,800間金融服務供應商提供服務,包括大部分國有銀行、逾800家區域銀行、內地消費金融公司、超過100間主要保險公司,以及汽車金融企業和其他金融機構。

事實上,內地金融業數碼化轉型,仍處於起步階段。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2019年內地金融業大數據分析服務市場收入,達1,093億元人民幣(見圖表一),預計2024年將增至2,524億元人民幣,期間複合年均增長率18.2%。

「SaaS第一股」百融雲(6608)上市以來「深潛」40% 是時候趁低吸納 隨時爆升近9成

而金融機構從成本效益考慮,將會增加向第三方購買服務以降低成本,故預期金融業獨立大數據分析服務市場收入佔比,將由2019年的9.7%,提升至2024年的16.8%。

百融雲於今年3月來港首次公開招股(IPO),按每股作價26.5至31.8元,發售近1.24億股;同時獲得Cederberg、中國結構調整基金,以及高瓴資本投資組合經理Wang Shihong掌舵的Franchise Fund,參與為基石投資者 。

招股反應不俗,公開發售部分錄得149倍超額認購,國際配售部分超額認購35倍;股份以範圍上限31.8元定價。

上市籌得淨額37.59億元,當中四成半用於擴大金融服務供應商客戶基礎及加強現有滲透;三成用於未來三年增加研發投入,以提供更安全、穩定及快速服務;一成半用於戰略投資及收購;餘額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近期新經濟股遇冷鋒,百融雲於3月底首日掛牌,一開市便破底,首日收報26.7元,較定價低出16%;之後股價更加愈潛愈深,曾經跌穿19元關口,累積跌幅一度高達四成一。

去年疫情來襲,經濟活動受到不同程度負面衝擊,集團收入按年減少9.9%,至11.36億元人民幣(見圖表二)。

不過,受益於疫後業務迅速反彈,期內經營溢利3,260萬元人民幣,2019年則錄得經營虧損1,126萬元人民幣。

開拓非金融領域

撇除上市開支、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值變動等非經常性因素,2020年經調整溢利8,004萬元人民幣,較2019年1,307萬元人民幣大升逾5倍。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1.67億元人民幣,增加91.4%。

集團早前公布的今年首季未經審核營運摘要表現理想。截至3月底止第一季收入4.09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92%;當中精準營銷服務收入增長最強勁,達1.2億元人民幣,大升293%;保險分銷服務收入增93%,至1.46億元人民幣。

至於數據分析及其他服務收入增長33%,至1.41億元人民幣。

中金指出,百融雲是內地領先的金融大數據分析服務商,集團採用先落地、後擴張的業務拓展模式,為金融機構客戶提供高度模組化的大數據分析服務產品;基於產品組合不斷完善,有望繼續深化對金融服務業的垂直滲透。

另一方面,隨著新產品研發提升及服務範疇擴闊,未來大有機會開拓非金融領域,進一步釋放增長潛力。

鑒於其高延展性業務模式,未來變現前景可期,中金預測其今後三年收入各14.7億、19.3億及24.9億元人民幣;預測每股盈利則分別27分、43分及65分人民幣,期間複合年均增速為56%。

該行首次涵蓋給予目標價34.1元,相當於21及22年預測市銷率分別9.8及7.5倍;投資評級為「跑贏行業」。

百融雲週二(25日)收報18.41元,距離目標價仍有87%上升空間。

延伸閱讀:百融雲創6608上市IPO原因涉及兩大勢力「對賭」?高瓴、紅杉入股只為掩蓋假象?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