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戰友罵戰重燃 馬斯克嘲美國由「肥豬黨」執政 特朗普:考慮驅逐馬斯克出境
「大而美」法案與爭議核心
「大而美法案」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核心立法,包含延續2017年稅務減免、增加軍事與邊境安全支出、對Medicaid引入工作要求及削減清潔能源補貼等。法案於5月22日以一票之差通過眾議院,惟非黨派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計,法案將在十年內增加2.3萬億至5萬億美元聯邦赤字,與特朗普及共和黨承諾的減債目標相悖。
馬斯克作為前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人,曾領導大幅削減聯邦開支,宣稱節省1,900億美元,但法案的高赤字預測令他認為DOGE成果被抵消。他在X平台發文:「這項瘋狂的開支法案將增加5萬億美元債務,美國將由『肥豬黨』控制!」他並揚言,若法案通過,將於次日成立「美國黨」,為人民提供「真正發言權」。
特朗普反擊:威脅調查與驅逐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及公開場合強硬回應,指馬斯克反對法案是因其取消電動車稅務優惠(EV tax credit),影響特斯拉盈利(J.P. Morgan估計損失可達12億美元)。他稱馬斯克「獲得史上最多補貼」,若無SpaceX的220億美元聯邦合同及特斯拉的監管信用收益(2023年約110億美元),其公司恐難存續,甚至「得返回老家南非」。
7月1日,當記者問及是否會驅逐馬斯克(南非出生,現為美國公民),特朗普回應:「我不知道,我們得看一看。政府效率部是隻怪獸,或許會反咬馬斯克。」他並暗示可能指示DOGE調查馬斯克公司與政府的補貼合同,稱此舉可「為國家省下巨款」。
馬斯克的激烈言論與新政黨計劃
馬斯克在X平台連番攻擊,稱法案「摧毀數百萬就業機會,對未來產業造成巨大戰略損害」,並指共和黨背叛減支承諾。他威脅資助2026年中期選舉的初選對手,挑戰支持法案的議員:「每個承諾減支卻投票支持最大債務增長的國會議員,都應感到羞恥,他們將在初選中落敗!」
特朗普與馬斯克的公開衝突,從法案分歧升級至個人威脅,凸顯美國政治與經濟的深層矛盾。「大而美法案」雖於7月1日通過參議院,但馬斯克的「美國黨」計劃與對共和黨的挑戰,可能為2026年中期選舉埋下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