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百萬富翁》– 金錢背後的金錢 (上)

社會熱話

廣告

當你能明白金錢是甚麼的時候,你便會知道巨大的財富藏在那裡。

人類最初只懂得以物易物,其後發展出「貨幣」這一交易工具,並代表著某種價值;其形態由貝殼、金銀、紙幣,到現在戶口上的數字。

美國曾實行金本位制度,即是美元背後等同於某數量的黃金,但最後在1971年結束。而我們現在手持的貨幣,背後並沒有黃金或甚麼支持,只是靠大家對其價值的認同;若果該認同不再存在,所有價值便會崩潰,「銀紙」僅是一張紙而已。

在現時的法律制度下,10元紙幣代表著10元,100元紙幣代表100元。雖然法律上這樣定義了,但卻沒有定義「10元」是代表甚麼。

實際價值可以改變動

多年前,一串魚蛋只賣1元,但現在已是5元一串;從前的10元代表10串魚蛋,今天的10元只代表2串魚蛋。我們認為同一價值的貨幣,對比起小小的魚蛋,數十年間已貶值了80%。若不幸遇上戰爭,這些紙幣更可能會變得一文不值,魚蛋這食物反而變成金蛋一樣。

簡言之,當供求改變,價格亦改變,因此,貨幣代表著的只是人為的價值,並不代表實質的價值。

筆者想起小時候的親身經歷,現在回想起來,原來背後也頗有意思的。當年筆者住的公共屋村,同年紀相約的小朋友眾多,而那年代十分流行玩卡(即明星卡、卡通萬變卡、閃卡等)。

我們經常會一起到後樓梯的空位玩,用類似啤牌或其他方式來進行遊戲,從中比拼來贏取對方手上的卡,以不斷增加自己卡的數量。(當年大家視這些卡如同財富,更會不斷炫耀自己卡的數量。)

這情況持續了好幾年,除了自己原本的卡外,各人都會在其他地方找來新卡,加大投入,令卡的數量愈來愈多,結果就是愈玩愈大:最初我們每次只帶數十張

卡出去跟人比拼,到後來每次需要帶上過百張。

初期擁有最多卡的小朋友,約有1,000張卡,後來發展到大部分人也擁有數千張卡後,擁有最多卡的小朋友已手執過萬張卡了。

由此可見,同樣是1,000張卡,在不同時期可以是「富有」或「貧窮」,因此,要定義那個小朋友是否「富有」,並不能單以卡的數量來衡量;而現實中,亦不能單以戶口現金數目,來判斷一個人富有與否。

另外,由於卡的供應量增加引至「通脹」,令到每張卡所認知的價值減少,因而產生「愈玩愈大」的結果,現實中同樣的事亦發生中,各國不斷地印銀紙,會令貨幣愈來愈不值錢,而各種物價及資產價格大幅上升亦是自然的結果。

在我們比拼的過程中,總有某些小朋友輸多贏少(主要是由於他們技術不濟),結果,雖然他們不停在其他地方找來新卡,然後投入來玩,不過他們卻無法累積到卡;相反,擁有最多卡的那個小朋友,根本就不用投入新卡,因為他的卡都是從其他人身上贏到的。

因此,卡的多少並非最關鍵,原因是卡最終會由無能力者流進有能力者的手。若以現實的角度看,如果沒有守住財富的能力,就算不斷加薪金,財富也是無法累積的。

因此最重要的不是財富,而是知識。由於金錢最終會從無能力者流進有能力者的手,故此,真正明白金錢法則的人,他們懂得賺錢技巧,就算沒有資本,就算不投入資金,亦有能力令財富不斷增加。

過了一段時期,某些擁有較多卡、比較「大聲」的小朋友,居然訂立出一些規則,例如某種萬變卡相等於五張普通卡,閃卡則相等於20張普通卡等。這些新規
則,其實在不知不覺間對所有小朋友的財富(卡)都產生了影響。

試想想,當時我們每人手中都會有普通卡及閃卡,但數量不會一樣;而新規則制定後,總會有些人因此而變得「貧窮」,而有些人則變得「富有」。

主觀賦予價值

到筆者長大後,才知道原來這種手法叫做「黃金規則」,即有黃金的人訂立規則,而很多時所定出的規則都會對自己有利。在現實中,亦存在著各種各樣的
「黃金規則」,無論在貨幣、國家政策、法律,還是在法則上,只有了解及掌握這些規則,才有機會利用這些規則,為自己創造有利的一面。

人長大了,亦沒有興趣玩這卡的遊戲。筆者記得當年擁有幾千張卡,而現在有多少張呢?是一張也沒有。

當年這些卡對我們小朋友來說是財富,但後來則變得毫不在乎,由大家都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變成大家都認為沒有價值的東西,那麼卡的價值是甚麼呢?就只是我們主觀給予價值的東西,既然是主觀的,就不存在真實的價值,只是我們當時那刻所賦予的價值,可以有價值亦可以無。

————————————————–
節錄自《80後百萬富翁》創富篇
本刊獲作者授權,獨家網上轉載書內內容,完整版在全港各大小書局均有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