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就學!讀書不是求分數,更不是只求「砂紙」

想學就學!讀書不是求分數,更不是只求「砂紙」

市場動態

廣告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學校紛紛為了防疫而停止在學校上課,幼稚園以至大學學生都只能在網上學習,不禁讓人反思傳統的學習模式是否已經過時。現今科技發達,學習已經不再規限於任何場地,只要有心,何時何地都可以學習到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實現教育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原文刊於:Preface

傳統教育不合時宜 讀書不能只為「砂紙」

不少香港人都表示讀大學為張「砂紙」,這正正是集中化教育的思想。傳統學位往往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獲得「認證」。一般高等教育機構對課程設置、學生必修課等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學生也要通過「標準化」測試才得到評分及能力估算。由於課程設計受到機構內多重嚴格管理,完成設計時知識通常已經過時,而且為了一次過應付多個學生,教學方法上也很狹隘。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通常到畢業時,一個人花了四年時間學習的概念已經過時了。

總而言之,現時的傳統教育模式有以下弊病:

  1. 得到「認證」的時間長達數年
  2. 單一的教學方法
  3. 課程更改需時、知識過時

去中心化學習無界限

集中化教育之下,那些對課外內容感興趣的學生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追求新知,卻仍然要滿足教育監督者的期望,而諷剌的是,這些監督者從來不是課程受眾。

不為滿足學校、老師的自主學習

去中心化的教育亦是將權力還給了受眾(學生及教育者),沒有標準的管理機構來決定應該如何教授或學習什麼內容,因為不會出現為了滿足學校、甚至老師而學習,而是真正掌握重要的、想要的知識,學生得到了學習的自由。

去中心化教育的教學內容可以由該領域的專家策劃和維護,亦可以是已掌握課程知道的「過來人」,他們未必有特定的教學學位或證書,而是希望與他人分享知識的人。如果你想獲得編程語言認證,就只需要向該領域的專家證明你的能力;而特定領域的專家不需要通過繁複而且不相關的審核程序才能成為教育者,變相亦增加了職缺的種類,正向回饋知識領域群。

借助現代科技,這種分散式教育跨越了地理限制,加強了知識的流動性之餘,學生及教育者更可以透過互相交流擴展他們的人際網絡。

概括而言,去中心化教育模式有以下好處:

  1. 學生擁有自由學習的權利,選擇要學什麼、在哪裡學
  2. 共享資源,互相學習、擴展人際網絡
  3. 增加單一領域專家的就業機會

打破教育界限 實現知識共享

Woolf University及k20 都是很好的去中心化教育的例子,在教育方面朝著嶄新的方向進發。

全球第一所區塊鏈大學 – Woolf University

2018年,牛津大學哲學系教授 Joshua Broggi 創建了第一所區塊鏈大學 — Woolf University(伍爾夫大學)。伍爾夫大學不會設立實體校園,反之,他們將會開發一個允許學者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區塊鏈應用平台,學生亦可根據需求及喜好選擇課程。

Woolf University 的行政管理也將在區塊鏈平台上運行,用於合約管理、學費支付、學術及學分的紀錄,一旦學生修滿學分即可獲得其學位證書。Forbes 將這所大學描述為「學生的 Uber 和學者的 airbnb」。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為學者提供就業機會和保障,以及為學生提供低成本的替代方案

Joshua Broggi

K20 Educators: The Eduverse

k20 成立於2022年 1 月,創辦人Vriti Saraf希望通過打破共同障礙來增強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的能力,連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實現知識共享,以打破全球教育孤島問題。k20 利用教育工作者建立的個人資料,並將他們與其他教育工作者配對,即使在世界的另一端,也有相似的興趣。而在未來,k20正在致力開發Eduverse,整合了社交媒體、專業學習圖書館的沉浸式環境,在那裡他人們可以學習新的技術、技能,以添加到他們的「證書鏈」中。

在過去,為了接受哈佛教育,我必須通過哈佛,

我不能直接去找教授。但在未來,

哈佛仍然可以策劃教授課程,

但這不是哈佛的知識產權。

Vriti Saraf

道德及安全問題成隱憂

去中心化教育固之然有資源共享、共同創作互動等特性,但失去了監管機構的內容審查,會否令學京童曝露於錯誤資訊、色情暴力等內容呢?若然要設法監管,會否最終都將責任交給大型機構,變相失去去中心化的特性呢?

亦有團隊針對這個問題而誕生,非營利組織Oasis Consortium通過幫助科技公司進行自我監管來確保一個更安全、更好的虛擬世界。2022年Oasis發布了其用戶安全標準指導方針,通過聘請可信任人員致、採用內容審核以及整合對抗毒性的最新研究,致力於改善人工智能和內容審核。迄今為止,與 Oasis 簽約的公司包括廣受教育平臺歡迎的遊戲平台 Roblox、約會公司 Grindr 和視頻遊戲巨頭 Riot Games 等。

圖片來源:unsplash@comparefib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