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網民:入手一粒實體比特幣引熱議 比特幣都有實體?安全問題?從何購入? 比特幣大揭秘

真係有實體比特幣?網民買實體Bitcoin當金條放床下底引熱議 如何買到實體比特幣?

社會熱話

廣告

比特幣熱潮捲全球停不了!比特幣1月7日升穿4萬美元,於1月8日高見41,921.7美元,成為不少人茶餘飯後的話題。最近,有網民分享自己於網上購入一枚實體比特幣,亦引起熱議。

有人以為比特幣只是虛擬貨幣,首次得悉比特幣原來有實體幣,亦有人好奇到底從何途徑可購入實體比特幣。究竟比特幣是甚麼?如何購入實體比特幣?本文將為各位讀者一一拆解。

撰文:經一編輯部 | 圖片:Unsplash、連登討論區截圖

比特幣的「前世今生」

比特幣起源於2008年,一名於網上自稱作Satoshi Nakamoto(譯名:中本聰)的日裔美国網民撰寫有關比特幣介紹和區塊鏈技術有關的論文,至翌年中本聰推出比特幣軟件,比特幣就此誕生。

有關創辦人中本聰的身份多年來謠言不斷,有人認為該名稱是偽做的,亦有人現身指自己就是創辦人中本聰。2016年澳洲企業家Craig Steven Wright就曾向BBC和經濟學人「自首」指自己就是比特幣創辦人,可惜受各界質疑而普遍不被接納,比特幣「生父」身份直到今日仍無人知曉,非常神秘。

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其主要特點是去中心化。所謂去中心化是指比特幣並不如現行貨幣般(如港元和美元等)受銀行發行和監管,而且交易亦毋須透過任何金融機構來進行,可謂非常自由。比特幣透過區塊鏈技術來交易,區塊鏈作用如同帳簿,記錄交易雙方的買賣過程。

CoinMill.com網站顯示,2021年1月最新匯率1比特幣 (BTC)可兌換約242,366.4港元 (HKD)。如果想獲得比特幣,除了自由買賣外,許多人會聯想到「挖礦」。所謂「挖礦」其實是一種以點對點技術等來獲得比特幣的途徑,透過點對點技術(即各用家電腦互相連接),減低對互聯網依賴,而且當中會消耗各「礦工」(即用家電腦)的cpu和電量,絕對不容易。

實體比特幣大揭祕

如前言所述,比特幣主要依靠區塊鏈進行交易,而區塊鏈則屬於數位科技,所以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然而,最近有網民於連登討論區開post,指自己岩岩終於買左粒實體bitcoin 引起討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比特幣】網民:入手一粒實體比特幣引熱議 比特幣都有實體?安全問題?從何購入? 比特幣大揭秘
有網民近日購入一枚實體比特幣,並指會如黃金般收藏。
【比特幣】網民:入手一粒實體比特幣引熱議 比特幣都有實體?安全問題?從何購入? 比特幣大揭秘
有留言擔心該網民受騙。
【比特幣】網民:入手一粒實體比特幣引熱議 比特幣都有實體?安全問題?從何購入? 比特幣大揭秘
有網民亦大曬自己數年前所購入的比特幣

原來在中本聰推出比特幣不久,有比特幣「粉絲」亦推出了實體比特幣。「粉絲」Mike Caldwell  推出了名為Casascius Physical Bitcoin的實體比特幣,每個幣本身「來頭不少」,皆以純銀或純金所打造,每個幣背面均設有防篡改全息圖,當中的一組密碼將可打開對應比特幣錢包,內有庫存與實體幣相同面值的比特幣,換言之比特幣確實有實體版。

此外,網民亦有就如何存放實體比特幣一事討論,有人打算放進夾萬收藏;亦有網民認為購買實體比特幣將有安全風險,遺失機會將更大。

放係夾萬!留比個孫

唔見唔好喊!

事實上,本港早前確曾發生一宗罕見的比特幣劫案。事主與買家相約於柴灣「交收」比特幣,交收後事主正點算鈔票期間被買家搶走面值約300萬港元現金,「錢幣兩失」。有網民懷疑當中交易的正是實體比特幣,故安全風險問題確實存在。

除此之外,網民亦就實體比特幣與黃金作比較,認為前者較後者不論在美觀抑或重量上都佔優。

其實真係幾靚,好過買一條金條,又大又重。

愈睇愈靚

好似玩具咁

也有網民認為,黃金的地位不容取替。

咁又唔係,金可以打龍鳳鈪或首飾,同埋分分鐘可以用嚟坐大飛。

雖然比特幣是否比黃金更優勝就見人見智,然而比特幣的價值早已被眾投資者視為下一個「黃金」。

實體比特幣何處買?

除了安全問題,相信不少讀者所關心的是實體比特幣究竟從何購入?

該post樓主則指自己是透過Amazon.com購入,編輯於Amazon.com 搜尋關鍵字Physical Bitcoin(實體比特幣)果然出現大量搜尋結果,由於一粒比特幣市值現時可超過數萬美元,不是人人買得起,故實體比特幣的賣家亦推出不同面值的比特幣供人入市,價錢最低更由約9美元「起跳」至數百美元不等。

至於真假問題,相信如樓主所言,則要靠讀者「做足功課」,包括查閱賣家的買賣記錄是否良好、客人回應對賣家的回應等。

【比特幣】網民:入手一粒實體比特幣引熱議 比特幣都有實體?安全問題?從何購入? 比特幣大揭秘
Amazon是購入實體比特幣的其中一個主要途徑,但真假問題就要靠讀者自行「做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