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is揀標準或靈活計劃 理財 危疾保險與自願醫保VHIS點揀好?丨保障範圍、賠償、VHIS扣稅計算全解構

VHIS揀標準或靈活計劃 注意負擔能力免失預算

理財熱話

廣告

政府牽頭業界推出「扣稅三寶」,當中以自願醫保計劃(VHIS)受到市民歡迎,認可產品的保單數目至今累計已逾百萬張,而納稅人為其本人或指明親屬,購買自願醫保計劃下的認可產品,可申請稅務扣除。有見於市場有需求,各家保險公司都推出自願醫保計劃,當中又再劃分為標準及靈活計劃。在選擇自願醫保產品時,到底應該買提供標準化基本保障的標準計劃,抑或要保障範圍更闊的靈活計劃,才夠應付醫療保障?
vhis揀標準或靈活計劃 理財
(圖片來源:iStock)

自願醫保屬於受規範的醫療保險產品,以實報實銷形式就住院相關開支提供賠償,當局對於保障範圍和賠償金額均設定最底要求。當中,標準計劃每個保單年度的保障限額為42萬元,並就每個賠償細項訂出賠償限額。譬如病房及膳食項目,自願醫保訂明每日賠償限額為750元,每個保單年度最多賠180日;雜項開支賠償限額為每個保單年度14,000元。

為家人買VHIS可申請扣稅

不論是購買自願醫保標準或靈活計劃,納稅人每年可用作稅項扣減的保費上限,均為每名受保人8,000元。納稅人可獲扣減的稅款金額,視乎所繳交的保費和所屬的稅階而定。例如,納稅人繳交的自願醫保保費,剛好是扣稅額上限8,000元,並以最高稅率17%計算,便可以慳到1,369元的稅款。若以月入20,000元的單身人士為例,只有基本免稅額,購買保費3,000元的自願醫保產品,每年可以慳到180元的稅款。自願醫保容許納稅人為自己購買的自願醫保可扣稅外,為家人購買自願醫保的保費,都可以申請用作扣稅,不設人數上限。

靈活計劃賠償額更高

截至2022年8月31日,市場上的自願醫保認可產品有86款,包括32款標準計劃及54款靈活計劃,合共385個產品選項。

標準計劃提供相應普通病房級別的基本住院保障,由於保障範圍和賠償金額均受政府規範,每家保險公司的標準計劃內容都大同小異。但保費差距可以很大,據自願醫保計劃辦事處的保費一覽表資料,以25歲女性為例,標準計劃中,最便宜和最貴的年保貴相差2,556元。保費最經濟的是保泰人壽(Bowtie),年保費僅1,548元;最貴的年保費達4,104元,為三井住友保險提供的標準計劃。

至於靈活計劃,則在標準計劃的基本要求上提供範圍更闊的保障,賠償金額亦更高,提供入院時入住半私家房或私家房的保障。大部分靈活計劃均加設「額外保障」項目,包括俗稱洗腎的腎臟透析、緊急門診治療、出院後私家看護,或住院陪床等都有保障。有別於標準計劃有基本劃一的保障框架,每家保險公司的靈活計劃的附加保障內容差異可以很大,保費也會比標準計劃貴。

部分高端的靈活計劃,可讓客戶增添「附加醫療保障」來加大保額,若醫療使費超出原定賠償限額,保險公司會提供額外賠償。
另外,部分靈活計劃會提供俗稱墊底費的自付費數額選項,當墊底費愈大,保費就愈便宜;相反,選擇毋須自付費的選項,保費便會相對較高。

限時保費折扣及回贈

各家保險公司都推出VHIS優惠,投保人趕在3月31日或之前投保,可以獲得保費折扣。保泰人壽提供優惠碼「FAMILY1000」,新客投保旗下自願醫保產品,可享首年保費55折優惠;使用同一優惠碼為其他家庭成員投保,首年保費也可以獲得55折優惠。

另宏利為投保指定靈活計劃的客戶,提供首兩年保費折扣優惠,分別在第一和第二個保單年度可獲20%保費折扣。友邦保險提供家庭投保優惠,同一保單持有人,為家庭成員購買AIA自願醫保計劃,可獲得保費回贈。例如為一名家庭成員投保,可獲五個月保費回贈;為兩名家庭成員投保,可獲六個月保費回贈;為三名或以上家庭成員投保,可獲七個月保費回贈。

而立橋人壽則相對進取,客戶投保標準或靈活計劃後,於所有保單年度都可獲得88折優惠。然而,投保自願醫療目的畢竟是為了獲得醫療保障,因此在投保時不要僅為保費便宜、扣稅及保費優惠而作決定。(扣稅三寶系列完)

vhis揀標準或靈活計劃 理財
(圖片來源:網站圖片)

靈活計劃具加價壓力

若正在考慮購買自願醫保計劃,不論是購買一份新保單,抑或把現有一般醫療保單轉移至VHIS,都有幾點要留意。
首先,納稅人不應該為扣最多的稅,而盲目揀一份保費較貴的自願醫保計劃,最重要是按照自身的負擔能力來決定。
另外,因應醫療通脹,不少保險公司都調整自願醫保保費,特別是高端的靈活計劃,會有較大的加價壓力。在2022年,包括富通保險、保柏及信諾保險公司,也上調了其靈活計劃的保費,加價幅度最多達10%。根據醫務衞生局2019/20年度統計資料顯示,本港醫療支出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上升。因此,投保人也要考慮保費潛在加價可能,衡量自己的負擔能力。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網站圖片,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