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策略 資料圖片

狂熱期運用的投資策略

理財

廣告

當股市進入狂熱時期,參與股票買賣的人甚多,而股市亦呈升多跌少的狀態,令到大部分參與股票的人賺錢,令股市成為一個樂園。當然,由於參與者太樂在其中,往往會忽略了當中的風險,而過往的「股災」,大部分都是發生在大時代的頂點中。面對這大機會與大危險並存的時期,投資者應以甚麼策略應對?

首先要知自己是哪一類投資者,所投資的是甚麼股,短炒就短炒;長線就長線,雖然組合內可兩者並存,但當中的該股若用那策略就要繼續用。
另外,亦要知道自己投資的是哪類些型的股票,是藍籌股收息股、潛力股、消息股、財技股、週期股等,每種股票都有不同的投資方法,不能亂用。

不能貪勝不知輸

而在這個大時代就更要小心,絕對不能貪勝不知輸,因為在這時期往往獲利甚豐,但問題是不知這些「利潤」是否要「歸還」給市場。
雖然筆者不建議人短炒,但若是短炒者,就要記得自己是短炒,絕不能短變長,該賺時就賺,而當見到市況不對路時,就算下跌亦要快速止蝕,保留實力。

另若閣下是炒一些這大時代中的當炒股,就要懂得見好就收。
因為股價將會在大時代後打回原形,例如當年科網概念下的科網股、直通車概念下的中資股等。
在大時代配合概念的情況下,雖然股價升幅將會是驚人的,但當熱潮退卻後,跌幅往往同樣驚人。因而,這類投資必然是中短線期的。
至於長線投資者,這類當炒股就未必是投資對象,而在這大時代會採用賣多於買的策略,當然大前提是閣下已經有足夠的貨。
長持線投資者應該在之前市況較靜較平的時候,保持慢慢收集優質股,然後長線持有,故理應在這時期已有一定數量的貨,接下來的問題只是放不放?何時放?怎樣放?

首先要評估這些股的優質程度,程度愈高當然愈偏向繼續持有,若是超優質股永遠持有也可。
而一般的優質股,當然希望是利用這大時代的狂熱,帶動這股不斷上升。
雖然人總希望在股價最高位放,但這想法其實是不實際的,因此,與其追求最高位放,不如定一個策略去賣出。
例如以分段賣出的策略,每上升某個價位就賣出一部分,慢慢賣出,可避免在一下子賣出後股價繼續上升,而要受「賺得少之苦」。
另外,若對市場較敏感及熟識者,可判斷市況的狂熱程度,到全民炒股的狂熱去接近極點時,就是賣出大部分股票的時候。

升1倍賣一半

不過,若你對分析市場不強,不太清楚在何時止賺,其實可採用升一倍賣一半的策略,而這策略的前提是,該股有長期持有的價值。

當持有至升一倍的時候,就賣出一半的股數,這等同於完全收回本金,而餘下的就如同淨賺,故可作更長甚至是永遠的持有,任由股價去到再高也不理會。
對長線投資者而言,狂熱期是收成的時期,策略上採用賣多於買的策略。
不過,若然是未夠貨的投資者,面對大時代,又應如何應對?
首先要知道,大時代最可怕的,就是無盡的誘惑,你會見到身邊有很多人炒股賺錢(若然這情況未出現,正明大時代的狂熱程度未到頂點)。
不斷有朋友推介股票給你,最初你不買,但卻眼白白見別人賺錢,因錯過機會而十分後悔。
所以,當面對再有「機會」時,往往就會心急投資,因而看不見當中的風險,十分危險。

所以無貨者一定要理性投資,投資前一定要冷靜分析,而在大時代的初期,只要細心發掘,仍有機會找到價格合理的優質股,但是要找平宜的優質股已較困難。
而投資的前提是一定要是有價值的優質股,因為這類股某程度來說,可說是有買貴無買錯的,就算不幸買入後股價下跌,也有能守得住。
反之,若買入的是垃圾股,當該股炒完或泡沫爆破後,就會出現股價暴跌的情況,機本上沒有翻身的機會。
所以,大時代雖然會出現雞犬皆升的現象,然而投資者若想減低市況逆轉時的風險,就要以優質股為投資對象。
同時為避免風險,一些較為熱炒、概念性、多散戶參與的股票,投資時也要較為小心。

若投資者不懂分析甚麼是優質股,那可以以較有代表的指數基金為投資對象,能持有多隻不錯的股票之餘,亦能做到分散風險的作用。例如一些追蹤恒生指數、國企指數的基金。
在狂熱期中,股票往往已經不便宜,在這個價位,若一次過投入資金,那就會面對一定的風險。

採分段式吸納法

故以分段吸納的模式去進行投資,將會是更好的策略,因為股市隨時都有可能出現逆轉,若只用一注資金,一次機會去決定生死,就會是危險的。
所以,應將一注資金分成多注,以作更有效的平衡風險之用。
最後要提醒大家,狂熱期是一個危與機並存的時期,而氣氛會相當狂熱,同時,絕大部分的訊息都會是正面樂觀的。

故投資者面對狂熱期,最重要的是潑自己冷水,即是要自己冷靜,理性及獨立分析,並且要同時找出市場的正與反兩面,不要單向地樂觀,世上沒有只正面沒負面的投資,風險與回報往往並存。
風險不是問題,重要的是知道風險的存在,先想自己能輸幾多,才想自己能賺幾多,這才能令你在往後大時代中,作出穩建的投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