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 投資 資料圖片

認識全球最賺錢的投資方法

理財

廣告

對投資略有認識的,相信都會聽過「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t)的名字。畢菲特是美國著名投資者,亦是全球第二位最有錢的人。而在富豪榜中,絕大部分都是靠做生意致富的,而單憑投資致富的,只有極少數。

為何價值投資法值得學習?認識筆者的讀者或網友,都知筆者是畢菲特的「粉絲」。

筆者運用的就是畢菲特用的價值投資法,即視買股票如同買企業一樣,不理短期股價上落,並長線投資,運用buy and hold的投資策略。

為何世上這麼多投資方法,筆者只跟從畢菲特的方法呢?答案十分簡單,因為這方法令他成為有錢人!

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問題,若我們要做某事,就應該向一個已完成某事的人學習;若想學踩單車,起碼要跟一位懂踩單車的人學習;若想學游水,當然跟一位懂游水的人學習。

所以,若果想憑投資賺大錢,自然會跟一位憑投資賺大錢的人學習。而最賺錢的一位就是畢菲特,這就是筆者跟從他投資方法的原因。

賺錢 投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簡單最重要

畢菲特曾經表示,他的投資方法一點也不複雜,普通人都能掌握得到。他更強調,簡單的方法比高深的方法來得更有效。

他視買股票猶如收購企業,不理短期股價走勢,不預測大市方向。只是買入優質股,長線投資,這就創造了巨大財富。因此,他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人人都能學習。

畢菲特憑價值投資法,成為全球首十大有錢人,是憑投資股票賺錢最多的一個人。

首先,他是以低風險為大前提,並只投資自己懂的企業,不懂的就不投資。

在2000年的科網股熱潮中,當全世界都投資科網股時,畢菲特卻不沾手。當時不少「投資專家」都嘲笑他與時代脫節,這麼易賺的錢也不懂賺,應該早點退休。

只投資自己懂的企業

惟當科網熱爆破後,這些「專家」不止將之前所賺的錢全部報銷,更損失非常慘重,因不少科網股跌至一文不值,而畢菲特卻完全無事。

所以要投資成功,不止要懂得賺,更要經得起風浪,而畢菲特只投資自己懂的企業,這令他避過多次危機。

記住,我們不是投資一、兩次就完,而是一場馬拉松的長途賽。所以懂得避風險,懂得守住財富,比懂得短期賺錢更為重要。

另一個令畢菲特投資成功的秘訣,就是小心出手。這點與現時坊間的投資形成強烈對比。

畢菲特每一次投資之前,都會很小心分析,要所有結論都確認這企業是優質企業後,才會真正出手,一年投資的企業也只有數間。

現時不少「專家」、傳媒,卻有本事可以每日推介股票,很難想像他們用多少時間去分析。

畢菲特這個做很多功課,但出手次數很少的做法,令他的投資絕大部分都很成功。

而一般的投資者若要學習,相信減少出手次數,待真正有好股票、好價格出現時才出手,相信長遠的獲利都會不錯。

畢菲特投資的另一重點,就是長線投資,他會很在耐性地持股,可能是持有幾年,亦可能是持有幾十年,若果出現很好的股票,他表示會永遠持有。

即是說,他不會理會股市的短期波動,忽視企業的短期問題,只一直持有優質股,耐心等待其成長,享受當中的複息回報。

由於投資的都是優質企業,因此回報不錯;加上長線投資,所產生的複息回報就更驚人。在這幾個簡單要點綜合之下,造就他千億美元財富的地位。

至於說到畢菲特的旗艦公司巴郡(Berkshire Hathaway),在1965年上市,每年的平均賬面值升幅約20%。

巴郡上市至今大升萬倍

上市至今,巴郡的每股賬面值已經大升了約10,000倍;若當日巴郡上市時買入10,000美元,現在已經增長至1億美元。

由於畢菲特不喜歡拆細股票,因此多年來會讓股價不斷成長。到了幾十年後的今天,一股巴郡(美股代號:BRK.A)的股票要40萬美元,讀者沒看錯,是一股40萬美元,即約310萬港元。

由於在上世紀90年代,有基金看到小投資者想買巴郡,但又不夠入場費,於是推出相關基金從中取利。

畢菲特為避免這情況,決定發行巴郡的B股(美股代號:BRK.B),現時巴郡B股為A股價值的1,500分之一。

雖然沒有投票權,但可以參加畢菲特的股東大會,花少少錢買一股巴郡B股,去見一見「股神」,以及聽他幾小時的智慧分享,相信是相當超值的。

免責聲明:
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