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債 優惠 資料圖片

銀債保底息5厘 券商銀行爭客推10免優惠

理財

廣告

政府發行第八批銀色債券,已經在週五(7月28日)起接受認購,今批銀債的保證最低息率調升至5厘,比起去年的4厘高出1厘,是歷年來最高息的銀債,也力壓市場上現有定期存款息率。認購者可以鎖定未來三年每年至少有5厘回報,若有意遞表認購,是通過零售銀行,抑或證券經紀行認購會更著數

今批銀債發行的條款跟往年相若,每手10,000元,債券為三年期,浮息參考過去六個月本港通脹率,另設有保證最低息率5厘,以較高者為準。

每半年派息一次

銀債每半年會派息一次,今批銀債每手每次保證至少派息250元。
不過,並非每個人都合資格抽銀債,皆因銀債只面向予2024年或之前年滿60歲,即1964年或之前出生的香港居民可以認購。
第八批銀債的認購期已開始,至8月9日下午2時截止認購。
投資者需要經指定證券經紀行或配售銀行遞交認購申請,指定證券經紀行有28間;而指定配售銀行有20間。
截至本週一(24日),銀行和券商普遍均有提供認購優惠(見圖表),基本上都豁免相關手續費,包括認購費和代收利息費等,當中以券商提供10免優惠最全面。

其中,多家券商都有提供免按金優惠,客戶在申請認購銀債時,毋須即時在賬戶存入資金,可待認購結果當日,才存入獲派手數的金額 。
包括耀才、富昌和輝立等券商,還有提供免利息優惠。
其中,富昌和輝立客戶可以免息貸款最多30,000元,相當於可以申請三手或以下。
論優惠,以券商富昌證券最為落重本,趁機會順便吸新客。
客戶在該行認購銀債,並介紹親友於富昌證券或富昌期貨完成網上註冊開戶,介紹人可獲得1,000元電子佣金券,可作抵銷交易佣金,以及200元餐飲美食券。
要留意,每名申請者只可經一家機構提出一份申請,所有重複申請將不予受理。

提前贖回注意手續費

由於今批銀債的保證最低息率達到5厘,回報是歷年最高,投資者可能心郁郁,想盡可能認購最多手數。若沽出現有的銀債套現,把資金集中認購新一批銀債又是否可行呢?
銀債不設二手市場,若投資者希望在到期前轉售套現,可透過配售銀行或指定證券經紀,向政府遞交提前贖回要求,以原價及相應累計利息贖回債券。
投資者若持有之前幾批的銀債,提前贖回理論上並沒有損失,因為政府會按原價贖回,並支付相應累計利息。
但要注意,並非所有配售銀行都豁免提早贖回手續費,因此在決定贖回前,最好向銀行查詢。
另外,今批銀債發行額最少500億元,可視乎市況提高至最多550億元。按照循環配發機制,如果認購金額低於500億元,全部有效申請可獲發銀債;認購額介乎500億至550億元,政府將按情況,滿足所有合資格的申請。

當超過550億元,則每人先獲派一手,然後再循環分派,直至人均可獲手數不足以全部分派,便以抽籤形式配發餘額,每人最多可獲分派100手,即100萬元的銀債。
若然有閒置資金,實際申請應該幾多手數,可以爭取到最高的派發結果?
參考過往數字,政府過去七次發行銀債,以2022年、即第七批最多人認購,共收到28.96萬份有效申請,申請認購總金額逾624.62億元,最終發行額450億元。
第七批銀債申請19手或以下獲全數配發,餘下的91, 700份申請先獲發20手債券,並進行抽籤,其中24,200份申請獲派21手。

由於銀債可提供既低風險又穩定的回報,市場預料今次認購反應同樣踴躍,估計今批銀債最終有30萬人參與認購,人均可望獲派20手,因此建議有閒資人士,可認購25至30手。

高息低風險產品另類選擇

始終銀債僅接受滿60歲及持有有效香港身分證的香港居民認購。若未合資格抽銀債,市場上又有哪些產品,可以讓食息一族鎖定自製高息回報,鎖定未來一段長時間的回報?
截至本週一,市場上銀行的港元定存年利率4厘或以上的選擇不少,但存款期以三至六個月為主,可視作短期停泊資金。
而美元定存的年利率,則可高達5厘,與銀債匹敵,例如東亞、建行(亞洲)、富邦及南洋商業銀行等,均有提供三個月或以上逾5厘定存年利率,惟未能夠似銀債鎖定未來三年的回報。

若投資者想鎖定未來數年回報,短期儲蓄保險可以做到接近回報。
以中銀香港為例,該行一款「目標三年網上儲蓄保險計劃」,計及首年保費折扣,並一筆過繳付保費,在投保期滿三年後,可享4.5厘年度化保證回報率。該4.5厘年度化保證回報率限美元保單,因此需要考慮貨幣匯率波動風險。
若是港元保單,計及首年保費折扣,並一筆過繳付保費,在投保期滿三年後,也可享4厘年度化保證回報率,也屬高息選擇。此保費折扣由即日起至額滿即止。

銀債 優惠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