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創業策略101 市場化

當代中國創業策略101|市場化轉型不同階段應採甚麼策略?

經一企業學堂

廣告

研究作者:區玉輝教授、康螢儀教授、吳悠教授|原文刊於: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中國經商智慧

在中國由計畫經濟轉型至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政策及制度改革深深地影響著企業的營運。企業家能否成功帶領公司茁壯成長,取決於他們在適應當前制度轉變時採取的策略。

哪種策略能為企業帶來最好的發展及獲得最大盈利?為回答這問題,我們對數千名曾在中國創辦新公司或參與國有企業私有化改制過程的清華大學校友進行調查,並審視了1997年至2007年間中國制度變遷與他們的營運策略之間的相互影響。

該項研究以《制度演變中的企業策略:來自中國經濟轉型之證據》為題,聚焦於經濟及制度改革的初、中、後三個主要階段。

「以關係為本」策略能使公司持續發展

在市場經濟結構尚未成熟的早期階段,採取「以關係為本」策略的企業家能使公司持續地發展。這項策略著重於與政府官員建立深厚的聯繫。

與國有企業內的政府幹部維持穩固的關係通常能讓企業獲得優待。因此,當中國處於由國家主導的計畫經濟進入市場化轉型的早期階段,企業家這種建立關係的核心能力對於國企私有化或成立新公司可謂無往不利。

市場化過程的中間階段通常較為動盪、充滿不確定性。這一階段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管理商業行為的規則變得模糊。企業家常會感到困惑,難以判斷他們應該遵循計畫經濟下的舊規矩,還是市場經濟下的新準則。

 當代中國創業策略101 市場化 在市場經濟結構尚未成熟的早期階段,採取「以關係為本」策略的企業家能使公司持續地發展。
在市場經濟結構尚未成熟的早期階段,採取「以關係為本」策略的企業家能使公司持續地發展。

入研究園區或與政府機構合作 助減輕市場改革衝擊

研究證明在這一階段,成為大學研究園或科學園區的一部分,或是與地方政府機構合作,都有助於減輕部分市場改革所造成的衝擊。我們稱它們為「避風港機構」,而依賴這些機構的策略為「避風港」策略。這使企業家們得以在嘗試實現創新構想之同時,仍然遵循一些舊規則,例如與政府官員建立關係。這樣一來,他們便既可避過一些制度上的不確定性,亦能有一定的自由度去進行調整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市場化後期階段宜採「創新為本」策略

我們發現,在市場化過程的後期階段,採取「創新為本」策略的企業家會較為成功。市場化後期的特點是資本市場結構穩健、商業法律框架健全,以及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甚少。在這一階段,企業家通常不再需要為維持「關係」及遵守規定而耗用大量資源及精力,而能夠將之投放於市場調查、研發產品、銷售及營銷的工作。這些工作使得他們的公司更具競爭力並提高盈利,為長遠能夠實現幾何級增長奠下基礎。

跟上中國經濟轉型的步伐,是保證實現最佳增長及盈利的關鍵技能。

下一篇將探討城鄉人口遷徙如何推動中國的創業精神

重溫上一篇:當代中國創業策略101|借助多面向經驗 掌握全局實現成功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and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