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卡比 資料圖片

收入受壓 蘋果如何否極泰來

美股

廣告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電腦及平板產品動力不足,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號:AAPL)收入增長不再。寄望中國市場能帶來增長動力,惟內地競爭對手追上,需要減價應戰,兼市佔率擴張難度大增。唯一可取是毛利率擴張。全球最大市值企業地位,能否得以維持?

蘋果截至2023年9月底止第四季度收入為894.98億美元,按年下跌0.7%,雖然連跌四季度,但仍好過市場預期。
期內毛利404.27億元,上升6.1%;毛利率45.17%,擴闊2.91個百分點。
經營溢利269.69億美元,增加8.3%;純利229.56億美元,上升10.7%。

大中華市場銷售跌2.4%

每股攤薄盈利1.46美元,增幅13.1%,高過市場預期。季度內回饋股東接近250億美元,宣派季度股息每股24美仙。
按地區劃分,美洲市場銷售收入貢獻最大,有401.15億美元,增加0.7%;歐洲減少1.4%,至224.63億美元。

大中華市場為150.84億美元,下跌2.4%;日本銷售55.05億美元,倒退3.4%;亞太區其他市場63.31億美元,下跌0.6%。

Mac銷售失色iPhone 15待發力

按產品劃分,季內iPhone手機銷售收入創同季新高,達438.05億美元,升2.7%,反映iPhone 15在9月下旬推出後,對收入起拉動作用。不過,其他產品則失色,個人電腦Mac貢獻減少33.8%,至76.14億美元;平板產品iPad亦下跌10.1%,至64.43億美元;耳機、家居及其他配件銷售收入93.22億美元,倒退3.3%。服務收入一枝獨秀,達223.14億美元,增加16.2%,創出紀錄高位。

10月至12月是傳統銷售旺季,管理層未有作出具體展望預測,料第一季度收入與2022年同期相若,較市場預期增加半成有明顯落差。綜合全年度收入3,832.85億美元,按年下跌2.8%。毛利1,691.48億美元,減少了0.9%;毛利率44.1%,擴闊0.8個百分點;其中產品毛利率擴闊0.2個百分點,至36.5%;服務毛利率則收窄0.9個百分點,至70.8%。

全年度純利969.95億美元,倒退2.8%;每股攤薄盈利6.13美元,增幅0.3%。總經營支出548.47億美元,增加6.8%,佔收入14.3%;當中研究及發展有299.15億美元,增加13.9%,佔收入7.8%;銷售及行政支出為249.32億美元,減少0.6%,佔收入6.5%。

地區市場當中,美洲銷售收入1,625.6億美元,下跌4%;歐洲942.94億美元,跌幅0.8%;受累人民幣貶值、以及電腦銷售減少所致。大中華市場則下跌2.2%,至725.59億美元;日本銷售242.57億美元,倒退6.6%。亞太區其他市場296.15億美元,升0.8%,是唯一錄得增長的地區市場。

而產品方面,iPhone在22/23年度銷售收入為2,005.83億美元,倒退2.3%;個人電腦Mac貢獻293.57億美元,下跌26.9%。
平板產品iPad銷售收入283億美元,減少3.3%;耳機、家居及其他配件共錄398.45億美元,下跌3.3%;服務收入852億美元,增9%。

季度毛利率勝市場預期

Wedbush認為,蘋果季績大致與預期一致,毛利率表現遠高過市場預期,惟管理層展望無驚喜,為短期股價帶來壓力;展望12月iPhone及服務收入會理想,但其他產品需求仍然疲弱。該行重申逢低必吸,主要考慮iPhone正恢復增長趨勢、利潤率提升,尤其看好服務收入可維持雙位數高增速。

該行給予「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240美元(見圖表)。投資銀行TD Cowen亦相信服務業務及新興市場需求,可抵銷消費需求呆滯的影響;又認為第四季度毛利率令市場眼前一亮,隨著iPad和 Mac推出新產品,有望進一步擴闊毛利率。

該行繼續看好蘋果股價走勢,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220美元。

花旗則因應個人電腦及平板產品銷售欠佳,將蘋果今、明兩個年度,每股盈利預測分別下調2%及4%。目標價亦由240美元,降至230美元;維持「買入」評級。不過,花旗認為,Mac銷售下跌主因是去年度同期基數較高;受供應鏈問題影響,2022年度Mac銷售延至第三、第四季度,期間Mac銷售創出紀錄高位。

巴克萊降iPhone產量預測

巴克萊相對悲觀,預測未來兩季度iPhone產量分別7,200萬及5,300萬部,較之前預測均調低100萬部,主要認為設計缺乏差異化,以高端消費需求下跌。與此同時,蘋果現時估值相對於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為高,相信上升空間有限,只給予「與大市同步」評級,目標價161美元。

蘋果 卡比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