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平台CuraBox 靠個人化服務突圍

保健品平台CuraBox 靠個人化服務突圍

職場

廣告

面對疫情,人們都期望增強抵抗力,很多人會選擇吃保健品,主要靠朋友介紹或者網上資訊,未必完全切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四名「90後」年輕人創辦個人化保健品平台CuraBox,為顧客提供健康諮詢服務,然後推介合適的保健品,並且製作每日一小包,方便攜帶及服用。CuraBox創立一年多,曾獲知名保健品牌提出收購,現時是科學園旗下的培育公司,並計劃於2月,正式推出個人化保健品月費訂閱服務。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CuraBox由四名「90後」年輕人創辦,其中葉駿昊(Hugo)和蘇澤禧(Aaron)分別畢業於機械工程系及電子計算管理系,Hugo負責生產及物流管理,Aaron專注系統設計及業務發展;余永德(Adrian)是工商管理系畢業生,主理市場推廣及公關;而周熙晟(Jason)是藥劑師碩士,為CuraBox採購保健品,並且擴大醫學團隊,為顧客訂製保健品組合。

土炮方式進行測試

Jason的父母從事與保健品相關的行業,他年幼時經常跟隨父母出入藥房,耳濡目染下對保健品和藥劑學產生興趣。Jason和Hugo識於微時,兩人在中學時期創建一個網上保健品平台,礙於學業繁忙,因預備升學而暫停了網店的運作。

大學期間,Hugo結識Aaron,後者積極參加不同的創業比賽並贏得冠軍,令Hugo重燃創業念頭,希望將保健品價值還原,為消費者提供更正確的保健品選擇。2019年,Jason與大學同學Adrian,連同Hugo、Aaron湊合約50萬元,正式創立CuraBox。

Jason說:「畢業後,我在英國工作兩年,當地藥劑師的地位與醫生差不多,為顧客推介個人化的保健品;反觀香港銷售手法及來源均單一,著眼在貿易多於協助管理健康。」CuraBox最初以網店形式營運,顧客可直接購買預製的保健品組合,或透過WhatsApp向Jason諮詢,由他建議合適的保健品,然後在網店購買。

團隊因應清單集齊所需保健品後,由機器進行自動包裝程序,但不時需要人手協助,這部機器特別找工程師設計,花費了近60,000元;另花數千元投放網上廣告。公司成立不久即遇上疫情,曾有合作夥伴暫緩方案,有賴CuraBox團隊的海外藥劑師及營養師,直接聯絡世界各地的大型製造廠進行採購。

團隊的藥劑師研究文獻及實驗報告,從中挑選最適合港人的保健品,現時CuraBox採用逾六個知名品牌的產品,包括Swisse、Jamieson及Nature’s Bounty等。CuraBox先以「土炮」方式測試市場反應,合共吸納了約100名顧客,主要顧客群年齡介乎25歲至45歲,具有較高的健康意識,並且以女性較多,當中不少多女性顧客替男朋友或丈夫購買。

顧客平均需要三款保健品,每天服用這三款保健品四次,但當中不乏狂熱份子,例如一名愛好健身的顧客,每天服用十款保健品。CuraBox另吸引了企業找上門來洽談合作,包括保健品連鎖店及保險公司,但因未能配合而未落實。

先評估後製作

2020年中知名保健品牌主動接觸CuraBox,提出收購建議,價格相當不俗,惟發展理念與團隊有異,因而決定先繼續自行打併,並於公司發展穩定後再作考慮。團隊不斷優化流程,CuraBox售賣保健品的模式與坊間的零售店截然不同,由籌備至今投放近200萬元,當中以科技設備佔比最大。

CuraBox最近設計出「先評估,後製作」的流程,幫助消費者正確地攝取保健品,並將於2月推出。顧客首次訂購時,先填寫有關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的問卷,大約五分鐘便能完成,然後經人工智能(AI)分析,給與等級及評估所需的營養成份,並且推介保健品。

其後,自動配藥機因應系統指示,分配保健品的種類和份量,從而製作每月份量,即每日一包、共30包,減低保健品在包裝過程中受污染的機會,同時提高效率,該機器價格達30萬元。Hugo說:「除了將保健品個人化外,包裝方面也可以客製化,顧客可在包裝印上名字和是日語錄,迎合年輕人的愛好。」是日語錄可以是名人金句,或者富有鼓勵性的說話,讓顧客服用保健品時,增加正能量。

CuraBox推出全新保健品購買概念,並以影片及圖文製作教育內容,旨在讓目標顧客逐步掌握保健品的正確攝取方法以及關注健康。團隊成員身兼多職,一手包攬在YouTube、Facebook及Instagram的宣傳策略及內容創作,藥劑師和營養師化身YouTuber,解構健康迷思和謬誤。

此外,醫學普及系列影片亦相當受歡迎,針對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介紹咖啡、水煙和生銅飲食等題材;在新冠肺炎疫苗逐步面世下,介紹疫苗的進展和製作新冠病毒懶人包。Adrian說:「CuraBox善用網上平台準確接觸潛在顧客,因應不同社交平台的特性發佈用戶喜歡看的內容。」

將推月費訂閱服務

半年內,YouTube頻道Cura Health吸納逾4,000名位訂閱者,最受歡迎的影片,累積瀏覽次數突破70,000次;一年前建立的Instagram和Facebook專頁分別累積到逾18,000及5,000名追蹤者。Adrian說:「在社交平台上發布教育資訊,一方面能夠糾正觀眾不正確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提高消費者對CuraBox團隊的信心。」

醫療行業充斥著專業術語和流行詞彙,一般消費者很難明白有關資訊,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團隊希望提高行業的透明度,讓每個人都了解自己的需要及所選擇的保健品。2020年聖誕節,CuraBox推出預製的保健品組合,包括「美顏組合」、「辦公組合」、「考試組合」等,方便送禮。

CuraBox相信顧客需要長期攝取保健品才能改善健康狀況,故計劃於2月正式推出個人化保健品月費訂閱服務,暫定每月258元,每月均獲得一盒度身訂做的保健品組合。一個月後,CuraBox團隊跟進客戶狀況,調節保健品,以確保顧客攝取身體所需要的營養,以達到長期的健康目標。

惠顧月費訂閱服務的顧客,可以每天簽到,並且輸入健康資訊,例如睡眠及飲食,系統自動監察健康情況。CuraBox於2019年8月加入科學園創業培育計劃,可獲得租金、僱員薪金及宣傳各方面的資助。

此外,團隊藉著這個培育計劃招攬了海外的學生,令團隊更加國際化和構思出更多創意。除了香港外,CuraBox下一步計劃發展亞太區,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包括泰國、越南及柬埔寨,因為這些地區的保健品市場仍有潛力,不像台灣及新加坡等已呈飽和狀態。

CuraBox現以網上平台銷售產品,未來計劃開設期間限定實體店(Pop-up Store), 令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都能享用度身訂做保健品服務。

保健品平台CuraBox 靠個人化服務突圍
CuraBox參加青年企業家發展局的「敢闖。敢創」創業比賽,並嬴得冠軍。

保健品迷思

一般而言,消費者都是自行到零售店按照保健品包裝上的功效購買。然而,每個人都需要按照身體狀況調節攝取份量和成分。本身是藥劑師的Jason經常接觸到第一手市場資訊,了解到不少顧客誤以為進食保健品愈多便會愈健康,事實上,若身體沒有缺少某一種營養,反而會過度吸收外來的補充品。

此外,雖然保健品並非治療性藥物,但服用不當,也會適得其反;消費者也有「愈貴愈好」的謬誤,然而保健品的品質與功效,並非與售價掛鈎。不少港人認為保健品是補品,是有需要才服用,但人們食無定時、偏食等問題嚴重,大部分人未能有效從膳食中攝取身體所需的營養,引致各種亞健康問題,如精神不振,失眠等。

大部分年輕人營養不均,只是新陳代謝率高,問題未必即時浮現;加上現今人們每天接觸藍光產品、工時長、食用精製加工食品等,令保健品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保健品平台CuraBox 靠個人化服務突圍
CuraBox現時共有18名員工,包括藥劑師及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