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4大準備 迎接大灣區機遇

保險業4大準備 迎接大灣區機遇

大灣區

廣告

疫情持續超過兩年,中港兩地通關無期,內地人無法來港消費,嚴重打擊本港的保險業。最近德勤中國與中銀人壽聯合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展望:保險業機遇白皮書》,了解大灣區居民對購買跨境保險的意向,並為香港保險業界提供建議,作好四項準備,迎接龐大的機遇。

根據保監會的統計數字顯示,以新生意的標準保費收入計算,本港保險業規模由2013年開始明顯上升,至2016年的三年間,市場規模幾乎增加一倍。

當中內地人在港購買保險的生意持續上升,2016年內地客源佔比高達39%,創下歷年紀錄。

保險業4大準備 迎接大灣區機遇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保險滲透率不足一成

2017年至2019年,本港保險業規模增長放緩,內地客源佔比仍達三成;惟新冠肺炎疫情於2020年開始影響全球,內地旅客無法來港,令保險業市場規模一度下跌達四成,2021年亦只有輕微增長,因為內地客源佔比近乎零。

德勤中國與中銀人壽於今年上半年進行了一項調查,訪問了逾1,100名大灣區城市及其他內地城市的居民,了解他們對購買跨境保險產品的意欲。

德勤中國保險業(香港)主管合夥人黃頌欣說:「這個調查主要有三大目的,其一是分析大灣區的保險市場情況,其次是了解大灣區與非大灣區顧客的購買行為,最後掌握不同年齡層對保險產品的喜好。」

調查結果顯示,除廣州、深圳和香港以外,其他大灣區城市的保險滲透率不足10%,反映出該區的市場潛力。

約80%大灣區客戶沒有購買香港或澳門保險產品的經驗,但他們對跨境保險產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險(64%)和醫療保險產品(63%);逾六成受訪者表示,不熟悉保險產品和相關法規是未購買保險的主要原因。

在大灣區而言,香港及澳門是保險業最為成熟的市場,以人壽保險的滲透率而言,即保費收入對比國民生產總值(GDP),11個城市的平均值為5.4%,香港達17%,澳門亦達13.5%;而最低的重慶僅為1.4%。

至於人均保費收入方面,即是保費收入與人口的比例,大灣區平均值為7,821元人民幣;香港達53,041元人民幣,澳門為38,251元人民幣。

保險業4大準備 迎接大灣區機遇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醫療保障需求增

另以毛保費計算的人壽保險滲透率,大灣區的平均數值為2.5%,只需提升1個百分點至3.5%,已是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中銀人壽執行總裁鄧子平說:「過去兩年,內地人無法來港,自然無法購買香港的保險產品,但保險業界應該保持樂觀,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迎接通關之期。」

鄧子平認為業界可從四方面做好準備工作,首先是提供多元化的保險產品,以及不同貨幣供內地顧客選擇。

內地人最初來港購買保險產品,主要是人壽類別,隨疫情爆發,令更多人注重健康,帶動內地人對醫療保障的需求,因此近年醫療及危疾產品很受內地人歡迎。

「部分內地人,尤其是高端顧客,他們在資產配置上有不同需求,因此帶動財富承傳的保險產品;以美元及港元結算的保險產品,亦為他們提供更大的靈活度,這次調查當中,受訪者選擇這兩種貨幣的保險產品佔比高達65%。」

雖然近年內地的保險業不斷發展,亦有不少香港保險公司北上拓展,但內地出售的保險,主要以人民幣結算,並且投資於內地市場。

內地的高端客戶如有需要投資於境外資產,以美元或港元計價的香港保險產品,能夠為他們提供便利。

進一步數碼化

近年有不少高端客戶遇上重大疾病,或會選擇到境外就醫,而香港的保險產品覆蓋面較廣,能夠為他們提供這方面的保障。

香港人購買保險產品時,大多喜歡與保險中介人直接接觸,聽取他們的推介及意見;然而內地的情況跟香港相差甚遠,內地人傾向接受線上推廣、銷售及各種售後服務。

這次的調查顯示,大灣區顧客傾向透過線上渠道,接收保險產品資訊,以及在保險公司的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App)購買保險產品。

雖然疫情令保險業數碼轉型,但業界必須繼續推動數碼化,包括於線上銷售產品、方便顧客在線上管理保單、提供24小時線上客戶服務,以及提供線上索償服務。

疫症持續多時,令人們更加注重健康及生活質素,調查顯示超過57%被訪者表示,他們正在使用健康App;另有23%受訪者表示,他們即將開始使用相關App,監察其健康狀況,並且對獎賞感到興趣。
中銀人壽於去年推出「大家減齡」健康生態圈品牌,方便客戶透過手機App持續監察健康數據,顧客達到指定目標,可以累積積分換取各項獎賞。

國家積極將香港打造成灣區綠色金融中心,綠色金融成為重要議題,相關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受到不少人關注,鄧子平認為保險業界亦應將ESG納入發展策略,以可持續發展模式為顧客提供更佳服務。

保險業4大準備 迎接大灣區機遇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保險通實施未有期

國家銳意令大灣區進一步融合,因此推出了各項政策,包括去年實施的跨境理財通;另亦有提及保險通,但至今仍未有具體細節。

理財通方便香港及澳門居民透過「北向通」購買內地的投資產品,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居民,亦可以透過「南向通」購買香港及澳門金融機構的產品。

鄧子平說:「相信保險通的運作方式將與理財通類似,以閉環式管理,資金只能在兩地流動,但由於保險產品設計較為複雜,因此仍有大量細節需要磋商。」

數年前,中央提出容許本港的保險公司在內地大灣區城市設立售後服務中心,方便購買香港保險產品的內地居民,處理保險事宜,然而一直只聞樓梯響,因為保險牽涉不同範疇的法規,相關部門仍需時間研究各項細節。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