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通出關 打破地域界限

八達通出關 打破地域界限

職場熱話

廣告

踏入11月中旬,商場的聖誕裝飾陸續亮燈,搶佔年底這個黃金消費當期,近半年疫情相對穩定,估計聖誕新年市道不俗,成為商家必爭之地。作為政府消費券之一的電子錢包八達通,當然積極出招吸引用戶及商戶,尤其著力推高平均消費金額。八達通一直是本地流行的電子錢包,隨著疫情漸退,港人陸續出關之際,八達通經已準備就緒,與夥伴合作,方便港人在內地及海外使用。

疫情令電子支付大為流行,各個電子錢包都與商戶合作,推出各式優惠,務求催谷消費。

八達通於今年4月、5月期間推出「好賞嘟」獎賞計劃,持卡人可加入成為會員,然後選取合心意的商戶,其後每次到該商戶消費,便能儲印花,累積到指定數量的印花,可換取不同獎賞。

八達通出關 打破地域界限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零售交易額上升六成

八達通卡有限公司營運總監甘志深說:「『好賞嘟』是一個全新的平台,協助資源匱乏的小商戶進行推廣活動,容許他們擁有更大的自由度,決定派發印花及回饋顧客的機制。」

「好賞嘟」與八達通多年前推出的「八達通日日賞」完全不同,當時用戶使用八達通消費便能夠儲分,然後將積分換取合心意的禮品,派分機制及優惠全由「八達通日日賞」決定,商戶基本上沒有話語權。

現時共有逾30個商戶加入「好賞嘟」,商戶可以自行決定推廣方式,以聖安娜為例,顧客使用已登記的八達通消費滿15元可獲印花一個,儲滿五個印花可以換取一份獎賞。

「好賞嘟」推出約半年以來,合共吸引了數以10萬計的會員,能夠協助商戶吸引顧客。「『好賞嘟』最初以連鎖店為主,日後陸續吸引個體戶及中小型商戶加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政府於今年4月、8月及10月發放消費券,自從8月開始,市民可以選取的電子錢包由四個增至六個,但是至今八達通仍然是接受消費券的最大電子錢包。

根據政府的統計數字,去年首次派發消費券的時候,共有逾400萬名市民選擇以八達通領取消費券;今年政府未有公布相關數字,八達通仍然佔有最大的分額。

八達通出關 打破地域界限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對比今年首季,即派發消費券前,八達通在8月及9月的零售交易額上升六成;交易宗數、平均單價和總交易額均比2021年派發消費券時期為高。」

以前市民大多使用八達通搭車及吃飯,每次消費金額多為數十元,也有一定數量的交易金額達到三位數字;自從消費券推出以來,令八達通的大額消費明顯增加,這些消費大多介乎數百至2,000、3,000元。

市民獲得消費券後,日常消費變得較為「鬆手」,八達通消費額最高的零售類別包括餐廳食肆、超級市場、便利店、個人護理用品及餅店;電子電器、美妝服飾等類別的消費,亦比消費券派發前(今年首季)有明顯的升幅。

夥銀聯打通國際

「八達通推出至今已有25年,長期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安全可靠、快捷方便的形象,這令我們在疫情期間的數碼轉型,擁有一定優勢。」

消費券計劃期間,接受八達通商戶的數目由11萬個增至16萬個,包括中小商戶,如餐廳,地區小店,街市菜檔等。

八達通出關 打破地域界限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八達通可以為這些小型商戶提供流動收款機,並且降低入場門檻,免收首半年的銀行賬戶資金轉賬費用,響應政府推動電子支付的策略。

八達通在交通工具的滲透率極高,然而的士仍然未算非常普及,八達通繼續爭取擴大這方面的佔有率,至今已為的士業界提供數萬部流動收款機,亦與不同的叫車App合作,方便乘客使用八達通付款。

現時交通工具亦接受各種電子支付,包括信用卡及二維碼付款等,但是絕大部分市民仍然沿用八達通,因為拍卡只需3分1秒便能完成交易,方便繁忙時間的大量人流。

如果使用其他支付方式,市民需要打開手機App,然後對準鏡頭,這令付款時間延長,阻礙人流通行。

「截至現時為止,NFC仍然是最快捷的付款方法,除非有更快更安全的方案出現,但這要視乎科技發展的進度。」

八達通即將加入內地全國一卡通網絡,預期於明年首季,香港市民到訪內地,只需一張八達通便可以在內地所有省市乘搭各種交通工具。

「這張八達通,在香港可以用作日常生活的消費;若果北上消費,亦能夠辨識消費的地理位置,自動將港元兌換成人民幣,然後直接扣除相關款項。」

全國一卡通暫時只能用於乘車,不能夠用來作其他日常消費;澳門使用澳門幣,而且暫時未加入全國一卡通,所以亦不能在澳門使用。

八達通出關 打破地域界限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疫情轉趨穩定,部分港人開始外出旅遊,尤其是日本,原來港人在日本消費,亦可以使用八達通付款。

八達通於今年初開始和銀聯合作,市民可以在八達通App内加入銀聯二維碼付款功能,八達通銀包用戶可在本港支援銀聯二維碼的商戶付款,亦可在內地及全球超過3,000萬個支援銀聯二維碼的零售點付款購物。

出行即服務

八達通的交易,主要分為交通及非交通兩大類別,數年前開始,後者所佔分額經已超越前者,而且拋離愈來愈遠,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例子,因為全球不同地方的交通卡大多只能用於乘車,甚少擴展至零售層面。

香港於今年初爆發第五波疫情,這令交通類別的交易數量下跌,隨著疫情轉趨穩定,下半年相關交易情況重拾升軌。

至於非交通類別的交易,受惠於消費券的刺激,全年保持增長,而且市民剛剛才開始可以外遊,年初至今不少人仍然是留港消費,亦能夠帶動八達通的交易。

八達通出關 打破地域界限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八達通一直是實體卡,直至能夠加入手機的電子錢包,才可作網上付款,比其他競爭對手較遲加入市場,因此仍有不少發展空間,疫情期間的增幅相對可觀。

現時市面流通的八達通卡超過2,000萬張,現時幾乎全港用戶都有一張甚至多於一張的八達通卡,用戶滲透率高達98%。

2020年中開始,市民可以將八達通卡加入手機的電子錢包,包括Apple Pay、Samsung Pay及Huawei Pay。

「市民將八達通卡加入手機的電子錢包,反應相當不俗,有人將實體卡轉移,也有人直接下載虛擬卡使用,兩者各佔一半。」

手機支付愈來愈盛行,對比2021年同期,八達通手機支付的交易額按年增加超過六成。

雖然愈來愈多人將八達通卡加入手機電子錢包,但使用實體卡的比例仍高企,八達通希望能夠推高手機支付的比率至佔整體八至九成。

八達通手機App,即是八達通錢包(前稱「八達通好易畀」),自推出以來累計下載量超過500萬,可以讓人們管理八達通卡、獲取優惠、查閱交易等,暫時未能直接用來付款,期望日後能夠推出相關功能。

「香港仍有很多地方使用現金,八達通還有很多應用場景,甚至做到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務),讓人們透過一個App,滿足衣食住行各種需要,『好賞嘟』就是第一步。」甘志深說。

八達通出關 打破地域界限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時刻面對挑戰

甘志深擁有資訊科技的背景,於1995年加入港鐵公司(即是當時的地鐵),負責籌備推出八達通。

「當時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項目,牽涉到不同的夥伴,包括港鐵、巴士、渡輪及澳洲的承包商,經常需要協調,確保大家的方向一致。」

八達通於1997年9月1日正式推出,需要重新培養顧客的習慣,在這之前,顧客主要使用儲值車票,如果最後只剩下一毫子,亦可以用來乘搭較為長途的車程,但是八達通並不容許這樣做。

「我們想到以九折票價來吸引顧客,結果反應熱烈,推出首數個月已售出數百萬張八達通,甚至出現八達通卡售罄的情況。」

交通工具方面,最初由過海巴士開始,由於反應熱烈,需要盡快在數千部巴士安裝讀卡機,以應付需求。

其後八達通不斷發展,甘志深見證了八達通的應用拓展至非交通類別的商戶,近年八達通可以加入Apple Pay等手機錢包及智能手表;疫情期間,協助政府派發消費券,團隊需要通宵工作,確保運作暢順,這些都令他印象深刻。

八達通出關 打破地域界限
(圖片來源:手機畫面截圖)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新傳媒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