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文化早著先機 充當港商盲公竹

灣區文化早著先機 充當港商盲公竹

品牌故事

廣告

近年大灣區成為熱門話題,國家推出不同政策,支援港人到該區創業或工作,找尋更大的發展空間。當港人決定北上發展,往往感到茫無頭緒,不知從何入手,若有「盲公竹」引路就最好不過。灣區文化傳媒集團助理首席執行官龍淑敏(Lung)早於大灣區政策出台前,已進入內地市場發展,累積到不少經驗,因而將之整合,打造出一站式全產業鏈資源服務平台。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編輯室、部分由被訪者提供

灣區文化傳媒集團助理首席執行官龍淑敏(Lung)曾經從事公關、市場推廣等工作,後來於2016年創辦星路傳奇,替客戶進行市場策劃及推廣活動。「創業翌年,留意到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了解到當交通變得更加便利,該區經濟將出現爆炸性增長,於是我們毅然決定到深圳開設公司。」

一切由零開始學習

內地公司的業務重點亦是市場策劃及推廣,主要項目是替香港品牌在內地進行宣傳推廣,建立品牌形象;也會協助內地企業,在港宣傳其產品或服務。當時中央剛剛開始倡議大灣區概念,但相關政策仍未台,Lung在未有任何支援之下,早著先機,率先在深圳南山區開設公司。

「當時『盲舂舂』衝上去,一邊自己找資訊;一邊找中介公司幫忙,一切由零開始學習,當然遇到不少問題。」

在朋友幫助下,Lung得以在南山區借用別人的地方開展事業,對方甚至沒有收取分毫租金。在開設公司的過程中,Lung遇到各種困難,花了不少時間摸索,當他們想到其他港商到來發展時,也會遇上相同的問題,於是開始將經驗總結及整合,把公司的業重點轉型為一站式全產業鏈資源服務平台,開設灣區文化,為有意到內地發展的港人、港青、港企提供顧問服務。

2018、2019年間,內地的大灣區概念開始成形,出現不少孵化器及產業園等,各個城市的政府陸續推出優惠政策,灣區文化亦因而受惠,公司於2019年底搬往深圳寶安區的華豐國際機械人產業園,享有租金及聘請人才等各方面的優惠。2017至2019年間,Lung及團隊走訪大灣區不同城市,搜羅了不少港商進駐大灣區的有用資訊,並且與政府單位及私人機構對接。

灣區文化聯合創辦人李培(Man)於2018年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會員由最初的數十名,一年間激增至逾1,000名,協會經常舉行研討會,介紹大灣區的政策、資源及商機,同時舉行實地考察團,灣區文化會作出相應支援。當港商決定到大灣區發展,灣區文化便能夠提一站式的顧問服務,能夠因應港商需要提供適切的支援。

 灣區文化早著先機 充當港商盲公竹
灣區文化在內地聘用五名員工,全部都是內地人。

各區不同扶持政策

現時香港有不同機構提供關於大灣區的支援服務,然而大多需要經過較多程序,灣區文化經已對接直接對口單位,能為港商節省不少時間。例如港商在深圳落地,依正常程序要經「街道辦」辦理,然後再轉介給不同部門,層層審批,需時相對較長;灣區文化能夠直接找到目標部門入紙申請,節省不少時間。

現時灣區文化的服務覆蓋深圳、珠海及廣州,主力在深圳,因為該市共分為10多區,包括羅湖、福田、南山、寶安、龍華及龍崗等,每個區各有不同的政策。現時寶安區推出加碼創業補貼,股東每人可獲10,000元人民幣資助,創業人員社保、租金及聘請人才均有補貼。

「羅湖及福田已是一級區域,各方面發展相當成熟,所以競爭較為激烈,寶安仍在努力提升水平,發展空間相對較大,區政府亦大力吸引港商在此創業。」

深圳各區的優惠政策各有側重,寶安對扶持行業沒有限制,前海偏重科技、金融及物流,若在前海從事這三個行業以外的範疇,港商未能獲得支援,也不能受惠於其他區的優惠政策。「港商必須先參加不同的研討會,了解不同地區的扶持政策,然後因應這些政策,選擇落戶的地區。」

灣區文化可以協助港商進入大灣區創業,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假設整個過程需要十步,灣區文化可以在旁扶持八步,因應所需服務收費。服務內容包括開設公司,確保申請營業執照時的行業性質不會寫錯、由內地人推薦開設銀行戶口、因應港商的要求篩選辦公室位置、申請各項補貼、協助聘請人才等。

 灣區文化早著先機 充當港商盲公竹
灣區文化可以協助港商物色人才公寓。

兩地法例及文化差異

灣區文化在港及寶安的辦公室各有五名員工,內地辦公室的員工全是內地人,能夠全面掌握內地文化,而且熟悉內地政府部門及私人機構的運作模式。此外,內地法規與香港不同,香港每年報稅一次,內地每月均需要報稅;內地與香港遣散員工的法例不同,內地員工做滿一年便要補償一個月;雖然同是中文字,但內地詞彙與香港不同,香港用「抓緊」,內地用「緊抓」,如果不能徹底明白合約內的用字,隨時惹上麻煩。

假設港商開設餐廳,當然要透過渠道平台推廣,本港是Openrice,而內地是大眾點評及美團等;要在港增加網上曝光率,就要做Google關鍵字搜尋器優化,但內地人慣用百度,如何讓內地網民在百度上容易找到你的公司,是另一門技巧。

近年內地出現不少產業園區,為港商提供不同的支援服務,灣區文化已與逾50個隸屬政府及逾30個私人機構營運的產業園區對接。

 灣區文化早著先機 充當港商盲公竹
疫情前,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經常舉辦考察團。

去年初,新冠肺炎開始蔓延,中港兩地大部分往來中斷,Lung一直留在香港;而Man則留在內地,繼續跟進最新政策,為港人提供最新資訊。「過去一年,我們接到逾1,000人查詢到大灣區創業的資訊,而手頭上也有數以十計的公司等待進入內地市場。」這些計劃到內地發展的公司涵蓋不同行業,包括飲食、建築材料、室內設計、文化創意等。

知己知彼

港人出名識飲識食,而內地的飲食產業近年蓬勃發展,進入大灣區從事飲食似乎較為容易,灣區文化也接觸到不少有意發展餐飲的商家。「內地餐飲百花齊放,辣的菜式、椰子雞、火鍋等成行成市,港商必須加入港式元素,才能突圍而出。」

灣區文化近期協助一間蘭桂坊的餐廳進入深圳,主打美式牛扒,其招牌菜式是荔枝柴慢煮牛肉,由於內地較少這類食品,結果找到市場空間。「飲食看似較容易上手,但若果港商本身從事製衣,對餐廳營運一竅不通,完全不知道要購買甚麼食材,也不知道去哪兒找供應商,這樣便較棘手,除非有可靠的拍檔,可以放手讓他處理;否則,還是先從事自己熟悉的行業入手。」

延伸閱讀:大灣區深圳創業基地|於青年創業資助計劃下的基地創業 哪些有租金津貼、稅務優惠?

延伸閱讀:科技園大灣區創科快線服務平台GBAExpress 助港企發掘源源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