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中醫師Jasmine 用心看症贏口碑 年輕也可以專業

90後中醫師Jasmine用心診症贏口碑 年輕也可以專業:只有高學歷病人才會質疑我

職場

廣告

疫情嚴重,不少中西醫診所拒絕為發燒病人診症,而「90後」註冊中醫師張瑩(Jasmine),仍然如常睇症,甚至上門應診。 行醫三年,她坦言很少被人質疑經驗,因為專業的態度勝於年齡及外表,為做多一步,提升行業形象,她主動走到病人眼前,甚至開拓公司市場,讓更多人得到適當治療。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被訪者提供

Jasmine說:「單靠把脈,當然無法確切知道患者是否患上新冠肺炎,正如不會『把到』是否乙型肝炎帶菌者,但其實疫症不如想像中可怕,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Jasmine建議港人管理好個人基本衞生,安排足夠的休息,也可以吃維他命C,或找中醫師增強「正氣」,即是西醫說的免疫力。

西醫連問都不可以

年僅27歲的Jasmine,2017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學位課程,並先後在博愛及仁濟醫院駐診。本地中醫畢業生都要到這些大型機構工作,病人經已習慣。

「婆婆及低收入人士不會質疑我的經驗,只有高學歷、高收入者才會,故我行醫以來只遇過一個人帶有色眼鏡看待我。一般而言,即使病人第一眼覺得我年輕,但離開診症室時便會改觀。」

一般人認為「老中醫」才夠專業,Jasmine認為病人的觀感,很在乎中醫的態度。若果睇症「俹簁」,自然予人負面的印象,但她抓緊睇症的20分鐘,用心診症,表現專業一面,病人根本不會質疑其經驗。

年紀較小時,Jasmine經常陪伴家人進出醫院,遇到不少態度囂張的西醫,病人及家屬連發問的機會都沒有,令她感到憤怒。

當她成為中醫,每次睇症,都細心解釋清楚,歡迎任何問題,甚至畫一個專屬的五行圖表,讓病人了解自己的體質。

近日疫情持續,Jasmine (左)仍然如常診症。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
近日疫情持續,Jasmine (左)仍然如常診症。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

看重實際效果

Jasmine因應每個病人的情況,決定以方劑、針灸、推拿或其他手法治療。其中刮痧早在民間普及,不少人會認為毋需付錢給中醫做,其實需要有理論基礎支持。

除在醫院工作外,Jasmine也會私人睇症,這些顧客主要由朋友或患者介紹,一個介紹一個,現時已傳至第六代。 她曾經開設診所,近期改為借用朋友的辦公室應診,她認為只需一張檯及兩張椅子,便能工作,不想被傳統中醫或新派中醫的印象定型。

傳統中醫,總令人聯想到藥材店內打瞌睡的老頭子;而新派中醫給人的印象是講究外表,不時亮相電視,診所裝修光猛,牆上往往陳列一排排的藥粉。而Jasmine看重的是效果,寧願將時間花在病人身上。

「中醫仍然令人感覺老土、很久才有效果、調理才需要看、拖症、呃錢,以及一定要親友介紹才可靠,不能自己隨便找一個。」

Jasmine希望能夠做多一步,改變這些錯誤的觀念,例如不是被動地等病人來,而是主動出擊,上門為病人看病。

以治療情緒病為例,病人往往需要在精神科診所輪候多時,令情緒欠佳情況更加糟糕。而且不能擅自停藥;否則,癥狀隨時更加嚴重。 事實上,中醫在這方面擁有不俗的治療效果,Jasmine上門睇症,毋須患者出門,加上藥物送到府上,情緒自然較為放鬆。而中藥副作用相對較少,能令病人進入良性循環。

Jasmine 2017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位課程。(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Jasmine 2017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位課程。(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港人無時間求醫

「亞健康」也是Jasmine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源於緊張的生活節奏及不良的飲食習慣,雖然「未死得」,但往往「周身唔舒服」。

「打工仔其實很慘,朝九晚六,下班時醫生也收工。不是無錢醫病,而是沒有時間,而且經常『唔知睇邊個好』,所以我開拓企業的生意。」

Jasmine其中一個病人是設計公司老闆,接受治療後便將她介紹給同事。為了方便他們,她定時到公司一次過為他們睇症,然後送上整批藥物,現時已有數間公司與她合作。

打工仔放工後,當然不會想煲藥,所以Jasmine採用藥粉。有些人認為煎藥較佳,但參苓白朮散、六味地黃丸這些普及成藥,藥效顯著,故不應拘泥藥的形態,當然部分補藥久煎後效力更佳。 Jasmine現正在香港大學修讀碩士課程,主力研究婦科。 「在香港,中醫只可以說自己善長哪一科,並不能明目張膽地說自己是哪一個專科,因為現時並不合法。」

延伸閱讀:有機飮食不等於食齋 PMQ Sohofama餐廳老闆蝕住做:真正肯付錢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