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轉H」 變港股直通車?

投資

廣告

要聞:

對於香港投資者,內地B股市場是這麼近、那麼遠。深滬B股市場原本為擁有外匯的境外投資者而設,惟前者買賣不如港股方便,所以港人投資B股向來不是主流。然而,內地上市公司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中集集團,02039)2012年8月中披露有意「B轉H」,以介紹形式將已發行的B股轉作H股在香港上市,為低迷已久的B股市場提供出路,有分析據此認為「B轉H」是變相實行港股直通車。究竟事實是否如是?

分別發行A股及B股的上市公司中集便屬於「B轉H」首宗案例。大股東招商局國際(00144)及中遠太平洋(01199)已同意將手上持有的B股轉換成H股。中集股東接受「B轉H」安排後,只能沽出相關H股,並要把沽出的款項即時匯入內地。如此看來,「 B轉H」並非另類港股直通車,但應可以令B股呈現新出路,中、外B股投資者應會舉腳贊成。同時,中集股東必須集體把股票存放在指定券商國泰君安(香港)所開設的H股賬戶。內地公司發行的B股是人民幣特種股票,並在內地註冊及上市,面值是人民幣,但卻以外幣認購及交易。其中深圳B股以港元交易;上海B股則以美元交易。內地首隻B股由上海真空電子器材股份(現稱儀電B股)發行,在香港、上海公開認購,並於1992年2月21日上市。至於H股則是在內地註冊企業、在港上市的外資股,面值同樣是人民幣,但以港元交易。香港首隻H股是青島啤酒(00168),早於1993年7月15日上市。值得一提的是,H股是實物股票,投資者若有認購內銀、內險新股,家中一定珍藏幾張H股股票;相反,B股並非實物股票。H股的股價上落是沒有限制的;惟同一家上市公司所發行的A股、B股均有10%升、跌幅限制。H股與B股的參與資金亦有不同,H股可全方位接受海外資金及本地資金買賣。B股市場最初只容許港、澳、台等境外人士參與,及至2001年才准持有外匯存款的內地居民買賣,當時B股一度翻生,惠理基金掌舵人謝清海亦因此一役成名。惟B股是特定歷史時空下的產物。當時內地居民缺乏外匯;加上H股市場尚未開鑼,內地公司唯有在B股市場籌集外匯。隨著H股發展愈來愈成功,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自2001年起未再放行B股公開招股(IPO),變相廢除B股集資功能,導致B股行情長期低迷。

巴郡亦設有B股

無論如何,當時在中、港兩地交易的A股、B股及H股,只是分別讓境內及境外人士所投資的股票類別。三類股票擁有同等比重的投票權,收取同樣的股息。除內地的B股市場,在香港或外國亦不時會見到B股的出現,但此B股與內地的B股背後意思卻截然不同。香港的B股是大股東為加強控制權而設立的特種股票,最初是由會德豐(00020)大股東馬登(John Marden)率先發行B股,以免大權旁落。及後其他英資紛紛仿效,太古股份便是其中一家。香港的A股與B股之間有同票不同權(益)效果,例如太古股份發行B股(00087)所擁有的股東權益,僅相當於每股A股(00019)的五分之一而已。惟每股太B投票權的比重和太A是一樣的,故大股東只要用小量資金購入B股,即可以控制整家公司。至於「股神」畢菲特旗艦巴郡(Berkshire Hathaway)分別發行的A股及B股亦有相類似的效果,事關每股B股所擁有的益權是A股的1,500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