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公司 打工 創業 投資 鍾梓淳 Durian針言 曾錦強 The Bees Group 創業淘金

老闆投資逾60萬元助90後創業 搞文字廣告 年生意額200萬元|Startup新世代|創業淘金

創業

廣告

【投資・創業淘金】年輕人創業往往因苦無資金,結果迫於無奈放棄。Durian(針言)創意合夥人鍾梓淳工作了六、七年,去年初開始想創業,年中便決定辭職,意想不到的是,老闆了解過他的念頭後,反而決定投資約60萬元,協助他創業。近年影像成為廣告主流,但Durian逆流而上,定位為文字復興廣告公司,未夠一年已回本,首年生意額達200萬元。

撰文:Smart ED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受訪者提供

自小熱衷文字創作

鍾梓淳是90後,副學士主修廣告設計,2011年畢業後加入廣告營銷公司,主要工作包括處理及揀選圖像、砌稿。在廣告行業的世界,從業員「賣橋」為生,將廣告客戶的要求,以具有創意的形式展現,在執行時候,需要透過圖像或影像,以及文字傳遞訊息,因此分開美術(art directing)及撰稿(copywriting)兩個渠道。「由於所做的廣告主要以圖像為主,而我比較喜歡文字,做了三、四個月已經覺得不是自己興趣所在,完全不覺得享受,同時發覺能力不足,所以做了一年便決定繼續學業。」

鍾梓淳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廣告設計學士,2015年畢業後,加入The Bees Group,初期工作同樣是處理圖像及影像為主。雖然中學讀理科,但鍾梓淳一向喜歡閱讀及寫作,中學年代一直在Senga做blogger,撰寫文章,18、19歲時還寫過多篇小說,向文學雜誌《字花》投稿,其中一篇獲得刊出。「我喜歡文字創作,但與學校考試的要求不同,所以中文科考試成績不算突出,因而也未能在專上及大學年代選修語文。」

在廣告公司工作多年,鍾梓淳見證了行業的轉變,過往由文字為主,漸漸被圖像及影像取代。以社交平台為例,最初是文字為主的blog,例如Senga,後來被圖文合一的Facebook取代,現時年輕人流行用IG,圖像為主、文字為輔。時代在變,鍾梓淳卻選擇逆流而上,2017年轉往撰稿方向發展,約一年時間便已升任senior copywriter。

「以前做廣告,拍攝廣告片後在電視播放,便能夠接觸大部分市民;隨著新媒體興起,傳播渠道變得碎片化,各有所好,大家活在不同的世界,這時候傳訊更加講求精準,而文字較諸圖像,是更加精準的武器。」

與老闆合資80萬元創業

鍾梓淳在The Bees Group工作期間,收入穩定地增加,每年薪金加幅達20%至40%;加上集團提供「變態員工福利」,其實繼續當員工也不錯。「一般而言,在廣告公司辛勤工作10至15年,就可以到達creative director(創意總監)之位,隨著社會步伐愈來愈快,我不想花太多時間走舊路,而且身邊也有朋友創業,令我心思思,不斷思量是否應該繼續留在comfort zone。」

鍾梓淳於去年初開始構思創業,至年中決定實行,並向公司提出辭職。當The Bees Group創辦人曾錦強知道後,便找他詳談,了解他的想法,最終決定合作創立Durian,前老闆變身為合夥人。雙方合資80多萬元成立Durian,鍾梓淳出資約20多萬元,並以受薪形式擔任創意合伙人,不過薪金較之前打工年代為低,但集團為他提供各方面的支援,包括行政、會計各方面。

「我以前很『型』,只需要集中精力創作,但創業完全不同,需要兼顧不同範疇,例如與客戶及員工保持關係,了解公司生意情況等。可幸集團作為後盾,幫助解決不少問題,尤其是創作人較弱的數字。」

定位為文字復興廣告公司

Durian定位為文字復興廣告公司,這樣容易令人以為所有廣告都以文字為主;其實不然,最終作品可能一個字也沒有,或是圖像及影像。「Durian主打文思,作為廣告穚段的骨幹,我會以文章的起、承、轉、合,向客戶解釋整個創意流程,令他們明白所有決定都是有根有據,一切與『說故事』(story telling)有關。」

開業初期,生意主要由舊客介紹,也有來自The Bees Group的轉介,客戶包括SONY、Canon、李錦記7-Eleven等。以李錦記為例,較早前推出五分鐘即食的濃湯系列,Durian為其構思了「心靈濃湯」的推廣策略,以金句式文字配合插圖,推廣產品概念。「濃湯針對年輕上班族,為了準確傳遞訊息,我們要用時下年輕人的語言,例如他們喜歡自己挖苦自己,自稱『廢青』,並透過看似負面的文字,傳達正面的訊息,這樣才能夠擊中受眾的心,惹起共鳴。」

以「有些人講品味,我通常只能選口味。」帶出產品共有四種口味;「老闆的『加油』,就是『加班』的暗號。」帶出產品毋需加水的特性。「現時是marketing 3.0的年代,1.0著重功能性,2.0講情感,3.0是價值觀,品牌必須人性化,與顧客做朋友,而文字能夠賦與品牌人性化的一面。」在圖像、影像氾濫的年代,鍾梓淳希望重新提升文字在廣告當中的地位,「人做我唔做,殺出新血路」。

Durian於去年6月正式成立,今年4、5月已經回本,首年生意額達200萬元。連鍾梓淳在內,Durian共有三名員工,目標是發展成為擁有10多名員工的creative boutique。除了為顧客「度橋」,Durian不時自發創作,今年農曆新年期間,在熱門討論區發帖,讓年輕人猜字,例如榴槤前插著三支香比喻「拜年」,類似「食字」遊戲。

The Bees Group曾錦強鼓勵創業

The Bees Group創辦人曾錦強於2012年創立集團,現時旗下共有16間公司,合共聘用近140名員工,大部分是中小企,甚至是微型企業,其中三間是集團與員工共同開設的公司。曾錦強說:「如果員工有興趣創業,集團傾向支持,因為他們熟悉公司文化,認同集團的理念及價值觀,尤其是不要賺到盡這個做法。」

集團的員工福利包括4、3、3共享機制,收益三成與員工共享,另外三成與股東共享,餘下四成作為業務發展儲備;購買參考書、看戲及加班晚餐無上限津貼;每年3,000元「睇騷」津貼,可用以觀賞本地或海外話劇、歌劇或展覽等;每年兩天生日假;覆蓋全面的醫療保險,一般門診可全數索償。

結合打工與創業好處

任何員工有興趣創業,均可以向集團建議,雙方詳細協商,找出在市場上具有差異性的定位;除非難以定位,否則集團投資的機會率超過九成。「以前4As旗下20間公司,佔去廣告市場大部分份額;近年廣告客戶已不盲目崇拜『名牌』,而是實事求是,找尋能夠解決問題的公司,為本地的廣告公司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媒界變化,新媒體的興起,小型廣告公司應變力始終較佳,現時市場上的廣告公司多達數千間,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定位必須鮮明,才能夠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前年輕人加入大型廣告公司,可以慢慢靠努力爬上高層,但經營環境改變,大集團縮減規模,高層未屆退休年齡,現今年輕人要走這條路並不容易。「創立廣告公司所需資金不多,門檻較低,加上科技減輕人力成本,現時社會環境相對適合創業。」員工選擇創業的話,集團會提供合理薪金,以減輕創業員工的生活壓力,將創業的前景及打工的穩定性合二為一。再者,集團以中央資源為員工創立的公司提供後勤支援服務,包括行政、會計、人力資源等,減輕創業員工的負擔,專心發展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