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雞唔食細米 2個策略 包你搵真錢

投資

廣告

股神畢菲特憑投資股票致富,就是他看到股票背後的價值,隱藏著的財富,不會被表面的錢所誘惑。有很多次,他所投資的股票升了10倍、100倍也沒有賣出;有些股票,他甚至表示會永遠持有。

 

文:龔成

 

你可能會感到難以理解,但這正正是他的致富秘訣(當中運用了「乘」的法則)。首先,他重視的是公司將來的價值,明白這些是強大的資產,因此他亦能長時期保持耐性。

 

其實這不難理解:若某隻股票能一直保持良好增長,那又為何要貪圖眼前現金的利潤,放棄將財富一直增值,而將股票賣出變成不會增值的現金呢?

 

真正的財富往往隱藏在背後,但先要跳過表面上的金錢。數十年前,仍未成為賭王的何鴻燊,向澳葡政府提交計劃書申請賭牌。當年他能成功贏得賭牌,關鍵之一是計劃書中提出的方案:「在賭場賺到的錢,將全數投資於澳門,不拿走分毫」。

 

他著重的是背後的財富。首先,只要這次獲得賭牌,經營妥善,續牌便不困難,而往後的才是真正財富。

 

其次,賭場賺到的錢要投資於澳門,這些錢能在澳門投資碼頭、酒店、地產等,成為有價值的資產,這些資產所賺的錢便不是由賭場賺到,意味著可自由運用。可見賭王何鴻燊著重計劃與建立,擁有遠大的眼光,他看的是多年後的財富。

 

而香港首富李嘉誠,同樣以遠大的眼光來建立財富。在80年代,李嘉誠收購了香港電燈公司,驅使他作出此決定的其中一個原因,正是港燈背後的財富。

 

當時港燈的發電廠位於港島南區,該地環境優美,交通方便,李嘉誠看到這塊地隱藏的價值,於是透過較早前已收購的和黃,來收購了港燈(毋須直接擁有,同樣得到控制權,這點是創富的重要技巧,企業家經常利用這點來創造財富)。

 

當李嘉誠取得港燈的控制權後,便把發電廠遷至南丫島,而這塊位於港島南區的優質土地,是計劃用來興建大型屋苑的。

 

於是,他再以一連串複雜的換地過程,來得到周邊的土地,經過多重程序及多年的努力,最後建成一個逾10,000個單位的大型屋苑,這就是海怡半島。由此可見,要獲得真正的財富,往往要有策略有計劃,用背後財富的思維來獲取。

 

要找尋或引發背後的錢,思維上可利用財富的連鎖反應,原理像骨牌效應,就算後面的骨牌很巨大,無法直接推倒,我們只要推動第一塊骨牌(縱使第一塊骨牌微不足道),也會引發一個連鎖反應,把無法直接推倒的骨牌推倒,我們就是利用這力量,獲得背後更巨大的財富。

 

著名基金經理索羅斯(George Soros),就是利用骨牌效應的高手。在90年代,東南亞很多國家均出現經濟泡沫問題;到1997年,索羅斯認為時機已成熟,他的目標是推倒整個東南亞市場,利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從中獲取暴利。

 

可是,要一下子推倒卻不是易事,因此索羅斯先攻擊缺口,首先選擇最脆弱的泰國進攻,掀起「亞洲金融風暴」的序幕。

 

他利用龐大的資金攻擊泰銖,以圖令泰銖貶值,從中獲利。經過連場戰役,泰國政府終於失守,放棄美元聯匯制,當日泰銖兌美元暴跌20%。當缺口打開,骨牌效應便出現,推倒其他國家便不成問題。

 

索羅斯狙擊港元前因後果

同時,索羅斯憑先前的獲利令資本變得更強大(即是「以戰養戰」的策略),而其他的資金亦相繼跟從,引至這一方的力量更大。

 

之後,索羅斯接連攻擊其他國家: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新加坡等,像骨牌般應聲倒下;其後更蔓廷至日本、南韓、台灣等地,索羅斯憑這種連鎖反應,成功獲取巨大利潤。

 

其後,索羅斯將目標投向香港,但他深知香港政府視聯繫匯率為生命線一樣,要從中獲利十分困難,於是他採取另一套策略來獲取背後的金錢。

 

首先,他表面上攻擊香港匯市,基於聯匯制度,港府必定以提高利率來捍衛聯匯,但利率急升就會對樓市及股市造成打擊,股市就一定暴跌。

 

索羅斯雖然在匯市上有所損失,但原來他真正的目的是期指市場,他早就沽空了大量期指,只要股市下跌,他先前沽空的期指便能獲利。往後的發展,亦真的如他所預期,香港股市在數天內暴跌30%,他在當中獲利遠超匯市損失,他就是憑這種策略賺取暴利。可見他的思維,著眼的不是表面,而是一種連繫所引發的效果。

 

如何無本生利

除骨牌效應外,剛才亦提及一個策略,就是「以戰養戰」。不少物業投資者運用相同策略,達至「以樓養樓」的效果,當物業資產產生正現金回報,就能為其他物業作投入,以達至財富不斷壯大的效果。因此,物業的租金回報往往是投資者決定是否投資的要點。

 

只要運用背後財富的思維,細心思考,亦能發現在我們身邊而隱藏在背後的金錢。筆者有一位80後朋友,投資股票經常有不錯的回報。他想出了一個這樣的賺錢計劃:首先,他評估自己家庭的風險及資金情況,在得到家人同意後,便把家庭的其中20萬元現金用來投資股票,並由他作所有的投資決定。

 

一段時間後,他成功為家庭賺到淨利30萬元,然後他向家人借錢,借多少呢?就是30萬元,家人當然無問題,反正也只是賺來的,他憑著這筆無息貸款,在股票市場將這30萬元變成了60萬元,即是賺到了屬於自己的30萬元。

 

基本上,整個過程可說是無本生利,因此,資金不足並不是無法創富的藉口,問題是有否打開思維,看到隱藏在背後的財富。

節錄自《80後百萬富翁》創富篇,本刊獲作者授權,獨家網上轉載書內內容
編按:龔成是於公屋長大的80後青年,畢業後於銀行從事投資相關工作,雖然月薪僅萬多元,但因為理財及投資有道,只花五年時間,於28歲已累積到100萬元資產,目前淨流動資產有數百萬元。著有暢銷書《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及《財務自由行》,並出任創富課程導師。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80shing

個人網站:https://80shing.skx.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