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的問題 沉默未必是金6個返工溝通必勝法

職場

廣告

撰文:K.K.

A:「乜你唔覺咁樣做好啲㗎咩?」

B:「吓?咩呀?完全唔work囉!應該咁咁咁咁咁!」

A:「@#%&^$*#!呢個先係最好!」

B:「我呢個先係最好!@#%&^$*#!」

⋯⋯

一樣米養百種人,每個人看事物的角度都不盡相同,而衝突則往往容易在不同中發生。

家人間生活習慣的差異、朋友間價值觀的不同、同事間想法上的摩擦,都能成為爭吵的導火線。若雙方稍有不慎,火遮眼,一場激烈的爭執將在所難免。但⋯⋯一場大鬧,衝突依然存在。

美國情緒培訓公司TalentSmart的研究發現,高達90%的職場傑出者都擁有高EQ。可見,理性且和平地處理衝突的能力,與一個人的職涯表現的好壞息息相關。

心理學博士兼TalentSmart的CEO Travis Bradberry在《Forbes》網上雜誌,提出了6個有助得體解決衝突的方法,以免雙方都只在乎自己的想法或利益,導致不滿情緒升溫,吵得一發不可收拾。

06|沉默不一定是金

成為打破僵局的第一人,往往不易。然而,當事情發展得有違預期,若不適時為自己的利益或意見大膽發聲,或因與對方冷戰而不願溝通,將很大可能與良機失之交臂,損失更多。因此,當衝突發生時,沉默並不一定是金。【何時是金?嗯⋯⋯被人讚聰明時。因聰明人不說自己聰明,keke。】

05|用「而且」(and) 來代替「但是」(but)

生活裡,往往有這樣一個人,說不到兩句,他總會「好好呀⋯⋯」【以為他要讚美。】結果⋯⋯他總補一句「之但係咁咁咁咁咁⋯⋯」【心累⋯⋯腦細,咁即係好唔好啫?】

當對方的想法不合你意,例如,有同事想將大部分的預算運用在營銷策略上,而你卻擔心這樣一來,整個團隊便無額外預算招募新人時,與其說「我知道你要將錢用在營銷上,但我哋都需要請新人!」倒不如換作:「我可理解你想將錢花在營銷上,而我哋都需要一位新成員,因此⋯⋯」改變看似不大,但聽起來卻順耳多了。

原因是「但是」(but) 一詞,會讓聽者感覺你在貶低且拒絕其想法,因而產生抗拒感;而「而且」(and) 的說法,則更像是你在衡量了整體利弊所提出的改善建議,從而令人更願意與你的想法互相協調。

04|提「假設問題」

這是另一個有助你出言捍衛自己想法,又不會令對方明顯覺得你在否定,引致反感的方法。譬如,若你想表達「你對新產品的想法是錯的,因為你完全忽視我們營銷部門的運作模式」但又不希望如此直接、引致正面衝突時,你可選擇提出假設問題:「咁你認為我哋部門可以點賣呢個新產品呢?」【挑釁意味,清淡些些。】

如此「拋波」,讓對方就其原本的想法去解釋,說不定他早已構思了解決方法可一併表達,而你也可因此而獲得新靈感;又或是藉此「拋波」,讓其自己發現意見的缺失之處。無論結果如何,你都並未與對方正面衝突,而且也營造了「你在幫對方完善想法」的感覺。【lol 似宮廷戲?Well~ 大家都只是單純想事情變得更好而已(但願),何必大動干戈,放火害人傷己。】

03|不要使用絕對性的字眼

人往往不是只有單一面向的,在衝突時,若對方一句咬定「你成日都唔切實際!」、「你成日都懶懶閒,做嘢從來都唔上心!」如此妄下定論的評語,是不是總能輕易令自己瞬間火遮眼,想為自己抱不平?更繼而抗拒對方的任何建議?

將心比心。若要有效溝通,最好將重點放在已發生的事實上。譬如對方經常遲到,與其說:「你成日都遲到!」不如說:「我留意到你最近幾次都遲到超過半個鐘。」

02|問對的問題,直至你找到根源所在

當別人還不了解你內心深處的動機,而對你的做法妄作評論時,是否會不期然地火上澆油?因這似乎讓你顯得很蠢,也因感到被輕視而產生抗拒感。還是那句:將心比心。

與其直白地指出對方的每個缺點,不如試著詢問:「點解你揀呢個方法?」、「你希望達成咩目標?」這不僅能令對方對你產生信任,更能因對方有機會闡述內心的想法,從而讓你更易找出問題的根源,並對症下藥。

01|提出解決方法

只是不斷反駁對方的提議,自己卻沒有任何建設性的解決方法,只會令你榮獲「故意針對的麻煩友」頭銜。面對對方想法上的缺陷,而同時你又有一個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法時,可以試著說:「想法不錯,不過可能會有幾個潛在問題。但我哋可以用XXX方法解決⋯⋯」藉此展現「你誠意解決問題,希望與對方攜手合作」的態度。

否則,SHUT UP PLEASE~

參考來源:《Forb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