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熱成咁 買定港交所友邦滙豐恒生等破位

投資

廣告

藍籌篇

港股牛氣沖天,騰訊、中國平安(02318)接連破頂,一早已超越2015年大時代高位,甚至2007年歷史高位。本文將會從恒指出發,找尋下批的升市火車頭,近日滙控、港交所、友邦保險(01299)及恒生銀行(00011)出現調整,投資者可買定迎接下一輪升浪。

恒指年初起反覆向上,惟獨港交所斯人獨憔悴,未能為大市接力向上,至今僅在220元水平整固,更惹來一眾網民怨聲戴道。
光銀林樵基表示,港交所前景未宜過淡,續稱:「港交所自7月中跳過200元,其後一路反覆向上。大市成交增加是其中一個因素,但隨着互聯互通擴展,相信利好港交所長遠前景。

「加上港交所幾乎將所有盈利用作派息,吸引傳統基金追捧。而港交所現金流不俗,整體公司表現向好。」
港交所中期收益達62.03億元,股東應佔溢利達34.93億元,按年增10%及17%;中期股息每股2.55元,派息比率為89.2%;至於2016年股息為4.25元,派息比率89.3%(見下圖)。

  
由此可見,港交所派息甚為慷慨,派息比率冠絕藍籌,保持在89%的水平,對穩健投資者具吸引力。

同時,或可解釋港交所雖未至大升,但每次下跌至200元水平,都有一定承接力,與基金收貨不無關係。

本週初市傳港交所有意調低或取消股票印花稅,雖有關猜測已遭否認,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隨着互聯互通擴展,未來或與內地做法看齊。

高盛估計,若將印花稅調低60%至70%,港股成交可提升42%,港交所每股盈利可望上升30%。

在「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的催化下,人民幣債券將會成為市場新寵兒。

港交所納入「債券通」這門獨市生意,投資者日後料使用其交易系統買賣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各類債券,將為港交所貢獻龐大收入。或許港交所的投資價值只是暫時遲到,但不會缺席,前景甚為遠大。

除港交所外,先機關睿博表示,保險股及銀行股將受惠美國聯邦儲備局上調利息,有機會成下一輪升市火車頭。

友邦躍成澳紐壽險龍頭
友邦本週五公布第三季業績,新業務價值按年增長20%,至8.24億美元,新增業務價值利潤率上升8.4個百分點,至59.1%,符合市場預期。惟股價績後倒跌,一度失守60元關口,或因資金出貨獲利有關。

本港市場在高基數下,仍錄得雙位數增長,券商普遍反應正面,均給予「買入」評級。

中、港兩地市場為友邦雙引擎,股價逐步向上兼破頂,至今市值逾7,200億元,萬億元市值可期。

被視為保險業界至高榮譽的「百萬圓桌」(MDRT)資格,友邦共有8,324名MDRT會員,創歷來新高,按年增加46%,遠遠拋離第二位的保誠3,000名。

由此可見,友邦生產力強勁,加上邀得「萬人迷」碧咸擔任全球大使,勢要盡吸各類客戶。

友邦9月以逾237億元收購澳洲聯邦銀行的壽險業務,在澳紐市場一躍成為龍頭人壽保險公司。澳紐壽險市場滲透率低,市場估計當地身故保障缺口約達11,000億美元。

因此,是項收購不單提升友邦的分銷渠道,更可開拓澳紐龐大的潛在市場,發揮協同效應,有望續成為股價催化劑。

投資者不妨與友邦共同成長,與其品牌承諾「真生活真夥伴」相互呼應。

隨着美國進入加息週期,亦利好本地銀行板塊。滙控股價創九年高位,10月初直撲80元大關。

本地薑恒生更不遑多讓,升幅逾八成,遠較滙控誇張。恒生年初自106元起跳,至今一度高見194.1元,未來有望挑戰200元。

光銀林樵基看好滙控,稱:「HIBOR升咗好多,銀行發達,存款較多的銀行更着數。」

目前六個月HIBOR接近1%,按揭貸款利率是H+1.4%,即是約2.4%,而銀行存款利率普遍是0.001%。

因此,銀行按揭息差是2.4%。倘若HIBOR逐步上升,按揭業務佔比較大的銀行,如滙控、恒生,則可望受惠拆息上升,而帶動淨息差擴闊。

行政總裁歐智華曾表示,滙控約有13,000億美元存款,若美元、港元,以及英鎊的短期利息達到3%至4%,集團每年收入將額外增加50億美元。

事實上,美聯儲每加息25點子,集團的淨利息收入則增加2.5億至3億美元。目前,美國尚處於加息週期的初段,銀行淨息差有望持續擴闊。

林樵基指,隨着滙控資本比率達標,可將多餘的資金投入借貸市場,利息收入可望增加。

滙控普通股權一級比率為14.7%,勝於市場預期,回購股份金額由去年8月以來,增加至55億美元。

恒生風險管理得宜

受惠利息及非利息收入雙雙增長,恒生中期純利按年上升22.9%,至98.38億元。

恒生派發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1.2元,上半年合共派息2.4元,高於去年同期的2.2元。

恒生風險管理得宜,資產分配多元化,有效分散信貸風險。客戶貸款佔總資產41%;證券投資佔21%。而證券投資中,逾九成投資於債券市場,均屬低風險的資產,反映恒生策略保守,務以穩中求勝。

從息率角度出發,恒生長期維持4厘水平,而派息水平有所提升,資產組合以債券為主,具備公用股的特色。

林樵基稱:「自從恒生銀行賣走興業銀行(601166)股權,全面做香港生意,無內地風險,獲得不少穩健投資者喜愛。」

由此可見,恒生業務發展重心以香港為依歸,無意過分進攻內地業務。技術走勢上,恒生股價平均線整齊向上排列(見下圖),一直緊守上升軌,或可反映恒生甚受長情客戶捧場,以致股價一直高居不下。

國企篇

國策推動建行、中交建跑出

隨着中共「十九大」開幕,市場憧憬內地經濟政策將會更加清晰明確,不同行業可望衍生商機。正值大市調整,受惠國策及經濟改善的中資股,如建設銀行(00939)、招商銀行(03968)、中國交通建設(01800)及中國中車(01766)上車機會再現。

「十九大」報告提到「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維護金融系統穩定。分析指,內地降低金融體系風險,以及改善資產質素,均支持銀行及金融板塊的利潤及估值。

光銀林樵基稱:「內銀整體風險指標轉好;加上去年盈利低,料今年每季度逐步改善。」

市場最初對內銀「債轉股」反應較冷淡,但隨着更多細節落實,參與的企業以國企為主,而且規模不算大,市場信心慢慢增加。

林樵基續指,「內銀向好機會較大,當中比較喜歡建行、招行。

內地金融去槓桿,料貸款增長緩慢,內銀不能單靠傳統利息收入。當中招行非利息收入做得最好, 而建行積極向外轉型,前景較其他內銀為佳。」

招行拓金融科技吸客
建行抓緊「一帶一路」機遇,海外機構業務增加,藉以布局全球。建行印尼於2月舉行揭牌儀式,歐洲華沙、馬來西亞、珀斯分行將陸續開業。

截至6月底止,建行在2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境外各級機構251家,海外商業銀行業務利潤達54.33億元人民幣,按年大增86.7%。由前可見,建行海外策略奏效,盈利逐步提升。

招行零售業務領先同業,零售貸款業務達17,000億元人民幣,佔總貸款總額達48%。零售貸款包括小微貸款、個人住房貸款,以及信用卡貸款。

信用卡貸款更較半年前增長11%,至4,562億元人民幣。隨着內地有意推動市民消費,私人貸款料隨之增加。

招行零售客戶人數突破一億戶大關,並已將每年稅前利潤的1%投入開拓金融科技,圍繞流動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AI)進行研發,聚焦用戶需求,有效推動零售客戶增長。

「掌上生活App」總下載次數突破1.35億次,綁定用戶突破4,000萬戶。由此可見,招行搶盡零售客戶商機。

同時,招行亦減少對利差收入的倚賴程度。由2007年起,非利息收入佔比由17%,逐步提升至今年的37%,可見轉型決心強大,管理層具執行能力。

招行於去年初低見12.72元後,股價逐步向上,並穩守50天線上,已反映投資者對其前景充滿信心。

人民銀行10月初將定向降準範圍由現時的小微企業及三農貸款,擴大至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並於明年開始實施。

中金預期,今次定向降準釋放的資金多達2,2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全面降準0.17個百分點。

林樵基指,因定向降準的關係,內銀明年上半年業績料表現不俗,現時是好時機買入。

除內銀股外,基建股亦可以有力成為下一個推升國指的火車頭。

因為基建股估值合理;加上「一帶一路」國策繼續獲得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加持,可以接力推高國指。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發表的工作報告,當中五次提及「一帶一路」這個字眼。

綜合該報告內容,「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及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成效顯這著,又具有外交功能,例如由內地牽頭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又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均可提高內地的國際影響力。

該報告最後強調,持續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換言之,「一帶一路」國策不變,基建股可以看高一線。

中交建波動幅度大

光銀林樵基亦贊同基建股前景不俗,例如中交建及中車受惠「一帶一路」國策。

林樵基提到,中交建取得價值高達550億元馬來西亞令吉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前者更邀得滙豐銀行提供擔保,以加強馬來西亞方面的信心。

該項目全長530公里,橫跨馬來西亞半島的東西岸,鐵路由巴生港開始,路經文德甲、關丹港、瓜拉登嘉樓、哥打峇魯等城市。

該項目合作模式比較特別,因為中交建將提供包括標準電氣化鐵路設計、採購及施工等服務在內的總承建商,林樵基指出過往中交建在中東的項目通常採用這個模式。

對中交建而言,馬來西鐵東海岸鐵路項目可謂駕輕就熟。該項目施工期為七年,今年中正式開工。

林樵基提到中交建股價波動幅度向來較大,而中車股價波動幅度亦相當大,可給予投資者充足的炒作空間。

參考過去五年中交建股價走勢,以2014至2015年為例,股價在14個月時間內,由最低的4.88元升至17元的年內高位。

即使今年首三個月,中交建股價亦由年內最低的8.75元急升至11.74元,其股價起落之大可見一斑(見下圖)。

8月28日中車股價曾單日急升4%,而9月底亦由6元水平,一個月內急升至最高7.64元,波幅亦相當不俗。

參考各位投資專家的意見,國指入面的內銀股、基建股有機會推動國指創關。

然而,仍有為數不少的中資股暫時欠缺向上突破的能力,投資者宜暫時迴避,將於下文逐一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