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賣樓 投資債基 年賺62萬息 理財個案

80後只揸10萬現金 賣樓投資債基 年賺62萬息 | 理財個案

理財

廣告

經濟一週理財個案】今次讀者個案,是一位32歲的讀者,稅後月入約20萬元,當中12萬元是公司股票,讀者太太29歲,稅後月入50,000元。讀者在香港與美國兩地都擁有物業。想在40歲達至財務自由,多陪伴家人及照顧子女成長。

撰文:諗sir ( Homebloggerhk ) |圖片:visualhunt

諗Sir:

本人32歲,在美國從事高科技行業,稅後月入約20萬元(83,000元是現金,12萬元是公司股票),但工作壓力異常大。 本人已婚,妻子29歲,稅後月入50,000元,計劃兩年後生孩子。

資產方面,擁有香港已補地價居屋一間,市值約475萬元,仍欠按揭170萬元,月供7,000元,每月收租9,000元。

美國房屋兩間,第一間約值600萬元,欠按揭200萬元,月供12,000元﹐每月收租23,000元;第二間約值1,750萬元,自住,欠按揭1,130萬元,月供61,000元。

另手持現金10萬元,公司股票130萬元,每月開支約50,000元。

現時是本人從事行業的淘金期,但不知會維持多久,所以會搏盡工作到40歲,希望之後有足夠被動收入,達至財務自由,多陪伴家人及照顧子女成長。 請問諗sir,現時每月12萬元的公司股票,應該如何慮置?還有長線(五至七年)而言,應該有甚麼投資策略?

忠實讀者平川上

讀者應為自己財務狀況作評估

看到這類個案,筆者真是不太想答。 因讀者32歲月入20萬元,很易被其他讀者話「離地」,未必有參考價值。

惟細心一看,發現讀者手持3,000萬元資產,卻只有10萬元現金,恐怕承受不了跌市沖擊,想為財富建基在市價上的人作個建議。

讀者20萬元薪金當中,有83,000元是現金,12萬元是公司股票。

明白美國科技公司股票是有價有市,但在股市低迷的情況下,股票市值可以少一半(這已是保守假設),加上香港銀行按揭貸款,會將股票作為入息部分大打折扣,所以讀者份糧有一半是「虛」的。

讀者3,000萬元物業是市值,不是資產淨值。建議讀者為自己財務狀況作評估時要用淨值及現金量,將現況真實表現出來,才是為自己及家庭負責。

改變有錢用盡的理財想法

先講一個月入20萬元的人,只有10萬元現金傍身,這在香港標準而言,真係攞埋張statement俾人睇都未必有人信。

現金優勢在跌市更為明顯,想在大減價時撈底掃平貨,現金就是憑證。 讀者扣除房貸後淨資產值約1,500萬元,筆者建議將其中價值釋放出來。

三間樓筆者認為最致命是用1,750萬元買入自住房,月供61,000元,即一年供73萬元。

如果將這間屋出售,可套出620萬元(1,750萬—1,130萬),投入香港銀行發行之直債收息,例如渣打同大新,不用槓桿都有5.5厘,即一年有30萬多元作租樓用,更加強了其現金水平(因渣打直債在市差時仍有價有市,怎都比美國一間樓容易套現)。

如能冒些風險,可將620萬元投入債基,就當行平穩的E餐,收10至12厘一年,即一年起碼收62萬元息,等於收入多了四分之一,可幫助讀者再租別處自住。

債基E餐同直債比,E餐不保本,直債如持有到期,好似渣打直債,由渣打保本。

惟不少人仍選擇投入債基,因為10萬至20萬元已可開始,加上債基可大大減低單一公司之倒閉風險。

點都好,知讀者賣走自住房不易,但必須在短期內增加現金水平,改變有錢用盡的理財想法,三樓捨其一,為風險作出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