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倍 ─ Facebook的神奇倍數

投資

廣告

要聞:

香港378萬位上班族極有可能是Facebook的「常客」。上班時趁上司不為意時偷偷使用;放工後吃喝玩樂亦不忘上傳相片,和朋友分享。這家人氣極旺的公司上市步伐如火如荼,投資者有否打算成為Facebook的股東?

不過,Facebook有個神奇倍數─27倍,有意成為Facebook股東的讀者不可不知。若27倍是指市盈率(PE),貴極有個譜。

惟Facebook的27倍,是市銷率(price to sales ratio),估值直追科網熱天價。作為Facebook全球8.45億位活躍戶的一分子,還有興趣在Facebook上市後高價追貨嗎?

傳統的估值方法中,除市盈率、市賬率(PB)外,原來還有市銷率這個非傳統方法。市銷率是市值除以營業額的比率,這個比率衡量投資者以多少股價「買入」營業額。市銷率的開創者大有來頭。Kenneth Fisher在1984年出版的《超級強勢股》(Super Stocks)首次講及市銷率,並為《福布斯》雜誌撰寫專欄達26年。Kenneth Fisher出身自猛人世家,他的父親Philip Fisher寫下一代投資巨著《非常潛力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堪稱增長股投資之父。「股神」畢菲特讀後,更親自向他請教。據Kenneth Fisher的理論,市銷率低於0.75倍的股票,有機會誕生超級強勢股;相反,在Kenneth Fisher眼中,市銷率超過1.5倍的股票,則不宜沾手。根據傳媒報道,Facebook打算以市值1,000億美元上市,而Facebook的2011年營業額為37.1億美元。市銷率高達27倍的Facebook,應該不入Kenneth Fisher的法眼。

科網熱流行眼球估值法

值得注意的是,若比較其他中外科網股的市銷率,亦以Facebook最昂貴。佔中國網絡廣告市場30%分額的百度,其市銷率高達20.8倍,市銷率排名雖只緊隨其後,但估值差距卻顯著。然而,市銷率有別於市盈率,若燒錢速度快過賺錢的速度,那麼一家公司有營業額亦不代表有利潤落袋。所以,往往只有無利潤的科網股才會用市銷率估值,這樣估值才不致太難看。若採用傳統的市盈率為Facebook估值,其市盈率接近150倍,投資者肯定被嚇個半死。市銷率這個估值方法已經夠虛幻,但回看2000年科網熱期間的估值法,幻想成分更高。其中,眼球估值法是根據網站的瀏覽人次,再乘以每名用戶的估值。
 
正如在2000年3月上市的創業板公司TOM.COM(TOM集團(02383)的前身),當時市場估值109億元(70萬位活躍用戶 x 每位用戶估值 2,000美元),正是眼球估值法的變奏。Facebook在美國公開招股,讀者無緣像長和系主席李嘉誠般坐享其成(李嘉誠早於2007年已成為股東)。不論Facebook以多少倍市銷率上市,唯有創辦人朱克伯格及李嘉誠等基礎股東才是大贏家,決非在二手市場買入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