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資產, 富豪, 大孖沙, 李嘉城, 李兆基, 啟德地皮

環球資產大割引!本地富豪掃啟德地皮實錄|投資有道

投資

廣告

早前環球及本地資產市場出現調整,腰纏萬貫的本地富豪(大孖沙)亦不禁食指大動。今期《經濟一週》「封面故事」會從這個方向出發,搜羅各種蛛絲馬跡,重組本地富豪低位掃貨實錄。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unsplash

環球資產大割引 大孖沙開始執平貨

投資者跟從他們的掃貨步伐作為入市參考,將會無往而不利。 另一邊廂,隨內地資本崛起,勢必挑戰大孖沙雄霸香港商界的地位。究竟大孖沙如何應戰,實是耐人尋味。此外,有政黨建議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坐擁大量農地的大孖沙上市旗艦之投資價值將會大洗牌。凡此種種問題,將會在今期「封面故事」一網打盡。

早前資產市場出現調整,大孖沙不忘把握執平貨的機會,例如年初屢屢創下天價的啟德地皮,近月平均每呎地價大跌,大孖沙亦有伺機入市。其實,大孖沙執平貨的範圍不再局限於本地,更伸展至海外,長和系李嘉誠正是箇中好此道者。下文將會全面披露大孖沙執平貨實錄,對投資者極有啟示性。披露大孖沙執平貨實錄前,先要講大孖沙在香港商界崛起稱雄的故事。

話說40年前的1979年9月25日晚上,記者收到由長實集團(01113)發出的採訪邀請,李嘉誠寅夜召開記者會,事前傳媒不知葫蘆賣甚麼的藥。 直至李嘉誠開腔宣布長實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達成協議,以每股7.1元購入和記黃埔9,000萬股,涉資6.39億元,記者才知道和黃易手。 滙豐同意長實先支付作價20%為首期,餘款的一半須在1981年3月24日前支付,而餘下尾數則可選擇延遲支付,為期不逾兩年。

李嘉誠宣布入主和黃,記者們才恍然大悟,香港商界正式改朝換代,標誌英資退出歷史舞台;華資粉墨登場。 和記黃埔前身為和記企業及黃埔船塢,和記原本由祈德尊(Douglas Clague)任主席,奈何在1974年出現資金週轉不靈而被滙豐接管。 誠哥入主和黃40年屢執平貨 和記被滙豐接管前,業務已遍及香港的各行各業,近年一度被視為真正窮人恩物、位於大嶼山的澄碧邨也是出自祈德尊的手筆。早前澄碧邨錄得面積達814平方呎的單位連地下花園,以不足300萬元出售。

祈德尊任內更促成入股黃埔船塢30%,覬覦其坐擁紅磡廠房地皮的重建價值。李嘉誠見獵心起,埋下收購和黃的伏線,也是其商業生涯其中一個執平貨的代表作。 9月25日為李嘉誠入股和黃40週年,他多次利用這個平台執平貨。 其實,李嘉誠為執平貨的專家, 早在六七暴動期間,四出收購廉價地皮,奠定晉身一線地產商的基礎。 他入主和黃後第一場執平貨戰役為1985年瞄準置地控股債務負擔沉重這個痛點,向置地提出收購港燈控股權。

期間經過多次交涉,李嘉誠終以29億元購入港燈的34.6%股權,竟較市價低15%。 港燈即是現時的電能實業(00006),長和系持有電能股權為市值406.4億元,近年亦收取多達142億元的特別息。由當至時今,長和系購入電能後,連同近年的特別息,賬面至少賺取接近520億元利潤。 近日香港政治風險升溫,港股及樓市亦出現顯著下跌。李嘉誠重施故技,而增持長和系股份只是執平貨行動的第一擊。

李嘉誠共斥資接近11億元增持長實2,022萬股,平均價為54.28元, 較年內高位70.55元低23.1%。同時李嘉誠亦斥資3,333萬元增持長和50萬股,平均價為66.66元,亦較年內高位低20%。 此外,長和系亦把握環球經濟放緩的機會,不時探討收購業務的機會以擴展業務版圖。除早前長實收購英國酒館集團Greene King外, 近日有指長和有意合併馬來西亞電訊公司在印尼的電訊業務。倘成功合併,長和在印尼電訊市場的市場佔有率由16%,增至超過30%。

狂掃啟德地皮

其他的大孖沙也是執平貨的高手。由李兆基任大股東的恒基地產(00012),近日成功以21.4億元購入位於紅磡黃埔街、必嘉街一帶舊樓。該項目重建後的可建樓面面積達17.7萬平方呎,平均呎價為12,038元。 反觀,同區黃埔花園最新呎價是17,000元。 即使計及每平方呎建築費5,000元這個估算,致使該幅地皮的地價及建築費和同區現樓相若。由於新樓售價應該較已經入伙的舊樓售價為貴,其實恒地以相對低價格購入地皮。

另一個執平貨的例子為啟德地皮,5月份當區每平方呎地價高達19,636元,惟政治風險升溫後,更出現高銀金融(00530)取消啟德地皮交易事件。不過,無損大孖沙低價掃貨的意欲,以嘉華國際(00173)呂志和及會德豐(00020)吳宗權為首的財團以每平方呎不足12,000元購入位於啟德4A區1號地盤(見圖一)。 而另一幅鄰近啟德體育園的地皮,則由遠東發展(00035)投得。 原來遠展亦在新加坡購入酒店項目。由此看來,華資富豪把握機會四出執平貨。

其實不但止大孖沙在海外執平貨,年薪過千萬元的高級管理層亦磨刀霍霍進行海外併購。由行政總裁李小加掌舵的港交所(00388)提出向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英股編號:LSE),以2,867億元現金及股票收購,惟已經被倫交所方面拒絕。近日有政黨提出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屆時大孖沙旗艦股份的投資價值將會大洗牌。

中資君臨天下 本地薑是戰是降

近年中資崛起,開始進佔香港各行各業,由銀行、證券、超市、電訊、鮮活食品分銷、電力、快餐等,形成不可或缺的力量。近日更有傳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要求國企加強投資香港,加強對本地企業控制權。究竟雄霸香港商界的大孖沙如何應戰。萬一處理不慎,將會動搖其多年來的基業。

9月中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 中央號召國企於香港扮演更積極角色,包括加大投資力度及加強對香港企業的控制權。雖然行政長官辦公室即日下午發出出新聞稿,否認與央企代表秘密會面,以及討論央企來港發展的計劃。惟中資早於不知不覺間進駐各行各業,由銀行、證券、航空、電訊、超市、鮮活食品批發、電力及快餐等,覆蓋港人衣食住行。

中銀成樓按一哥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銀行業自然是命脈之一。三大發鈔銀行中,中銀香港(02388)就屬中資,其業務的市場佔有率更在持續擴張。譬如樓宇按揭這個兵家必爭之地,據中原按揭研究部公布8月份轉按登記數據,中銀以26.4%的市佔率第四度蟬聯第一位(見表一)。截至今年首八個月轉按登記,中銀以23.1%的市佔率屈居第二,但與首名的滙豐控股(00005)只差0.8個百分點。不過,中銀仍然是樓按市場主導者之一。

其餘中資銀行包括中信銀行(00998)、工商銀行(01398)、交通銀行(03328)、建設銀行(00939)、 招商銀行(03968)亦有在香港設立分行。事實上,本港具150多年歷史的銀行龍頭滙豐,亦見中資股東的身影。2017年底,中國平安(02318)持有滙控超過股權5%,達到披露水平;一年後,其持股比率已達7.01%。平保現已是滙控的大股東。去年香港金融管理局開始在港籌辦虛擬銀行,綜觀現時八間獲發牌機構,全都有中資參股,大多更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螞蟻銀行(香港)及平安壹賬通,更是純粹中資銀行。

本地外資投資銀行中信里昂證券(前稱里昂證券)在2013年被中信証券(06030)以12.52億美元收購,意欲打造中國版高盛。近年受散戶及投資者歡迎的富途證券亦是來自內地,獲股東之一的騰訊控股(00700)的助力強勢攻港。新浪旗下的華盛證券亦透過不同宣傳攻勢在港吸納客戶。據香港中資證券協會資料,其成員在七年間增加15倍至目前的126間。來到這世代不可或缺的電訊服務,中國移動(00941)及中國聯通(00762)亦先後在港插旗。飲食業方面,其實亦不乏中資店舖。

如華潤萬家超級市場及便利店,以及本港最大鮮活冷凍食品經銷商五豐行、均屬華潤集團旗下。另一連鎖咖啡店Pacific Coffee在2010年,亦被華潤集團收歸所有。其實,中資大舉收購香港餐飲業例子不勝枚舉,連鎖食肆許留山已經成為中資囊中物;國企中信股份(00267)則在2017年購入中、港麥當勞經營權。

電力方面,壟斷全港供應的中電控股(00002)和港燈—SS(02638)原來亦有中資參股。例如中電持有70%權益的青山發電有限公司,獲南方電網入股;港燈則獲國家電網公司持有21%股權。

新世界擁抱中資

中資進佔各行各業,似有君臨天下之勢,大孖沙亦不應只得兩個應對中資崛起方法。除一決䧳雄或納土歸降外,大孖沙更多是傾向與他們合作,當中新世界就經常與中資合伙投地。具體例子為新世界跟內房龍頭之一的萬科企業(02202)旗下萬科置業(香港),在2013年以逾34億元投得荃灣西站六區限呎地,打造成現今的柏傲灣。另有消息指新世界將引入萬科, 共同發展西環西邊街項目。

新世界執行副主席兼總經理鄭志剛曾表示,其家族乃第一代與內地發展商合作的本地發展商。而在港鐵公司(00066)最新的日出康城第11期項目,新世界就夥拍中資華潤置地(01109)競投。該項目亦吸引其他本地地產商與內地資金聯手競投,信和置業(00083)和嘉華國際(00173)就跟招商局置地(00978)聯手;邱德根的遠東發展(00035)就夥拍國企保利置業集團(00119)。

新世界不但在企業層面和中資合作,鄭志剛亦以個人名義參與由騰訊、工銀亞洲、港交所、高瓴資本等中港資本組成的財團,合作發展富融銀行。新世界選擇與內地資本合作,將是大孖沙在未來香港商界繼續發展的路向。

大孖沙旗艦投資價值大洗牌

近日香港政治風險升溫,加上港府將會推出林林種種政策以穩定民心,導致原本在香港稱霸一方的大孖沙上市旗艦,其投資價值亦出現大洗牌。

長和系分散投資降單一地區風險

近年李嘉誠加速投資海外,為持有最多海外資產的香港富豪。自2010年起,長和系兩大投資旗艦長和及長實大舉出售香港及内地的資產,將資產轉移海外,主要分布在歐洲、澳洲等地,對投資英國更是情有獨鍾,範圍涵蓋碼頭、電信、能源、水務、房產等各方面。 早前長實宣布以46億英鎊(約430億港元)收購英國酒館運營商Greene King plc,作價包括承擔Greene King的19億英鎊債務。

Greene King有220年的釀酒和營運歷史,旗下酒廠、酒吧、餐廳、酒店的佔地面積約7,000萬平方呎(約700萬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Greene King旗下80%物業均具有永久業權或作長期租賃。長實作為地產發展的專家,收購Greene King明顯意圖,就是要將酒吧舖位收歸旗下。 長實也表示,在舖位支持下,英國酒館及釀酒廠是一項穩定、獲利及產生現金流的業務。

其實,長實增加海外投資愈趨明顯。 根據長實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2018年集團三分之一收益源自海外,與香港和内地收益比例相近;而2019年上半年,海外業務則佔總收益的兩成五。 長和總收益 近五成來自歐洲 長和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截至6月30日上,集團總收益來源中,歐洲佔48%,其中英國佔16%, 香港及中國均只佔9%。

由此可見,海外資產才是長和收益主要來源,其業務重心已經遷移至歐洲等地。 事實上,長和系已經成為了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旗下的英國投資包括電網公司UK Power Networks、Seabank Power發電廠、 菲力斯托港口、輸氣網路覆蓋英國近六分之一領土的天然氣公司Wales and West Utilities、保健美容零售商Superdrug等。 去年6月,長實更以10億英鎊(約97.6億港元)收購了倫敦瑞銀UBS總部大樓 5 Broadgate。

總而言之,現時香港經濟環境充滿挑戰,卻長和系積極拓展全球化業務,以降低業務集中單一市場的風險。投資者可以直接買入長和系兩大上市旗艦,也可藉此分散投資風險,以抵禦市場波動。

新地、恒地押注農地 投資價值存變數

近日有政黨提議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向發展商收回農地興建公屋,以紓緩房屋供應短缺,令新界農地發展成為焦點。 倘政府地產商購回閒置農地,賠償遠低於潛在的發展利潤。 故恒地及新地擁有最多的農地, 其投資價值亦會出現變數。 農地利潤數以千億元 地產商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以低價收購新界農地,農地改劃住宅用途須補地價,行政程序複雜,不利發展商加快農地轉換成住宅地步伐。

因此,不少農地仍然維持閒置或荒廢狀態。 一般而言,農地之所以便宜,是因爲在香港擁有農地,並不擁有所有的使用權,只是擁有作爲農地的使用權。 爲了發展土地價值,更改土地用途,就要用到補地價機制,讓農地使用權擁有者優先獲得該土地的住宅使用權。 故農地儲備一直是發展商珍貴的土地資源,可以更有彈性地調節投地步伐。

地產商在早年購入作為土地儲備,在地價高企時,擁有農地的發展商自行補地價,避免搶高地價。 發展商看中發展潛力才願意以較高價錢補地價,發展商近年不斷就旗下農地向政府申請補地價,箇中涉及討價還價,故近年農地轉換成住宅地速度相當慢。 其實,農地轉換成住宅地速度緩慢也不難理解。 因為在補地價問題上,政府和發展商處於對立面,政府當然希望發展商接受政府開出的補地價金額, 惟發展商當然希望壓低補地價金額,以增加利潤。

講起發展農地的利潤,恒地坐擁農地達4,590萬平方呎;新地也坐擁農地達3,100萬平方呎。如果全數獲准轉換成農地,新地及恒地各自將可賺取數以千億元利潤。 然而,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發展商發展農地的數以千億元利潤,勢必見財化水。 事實上,政府收地賠償遠低於地皮潛在的發展利潤。 政府收地以農地的平面面積計算,但發展商補地價後,則可獲准興建的樓面為地皮平面面積的數倍。

例如平面面積為100平方呎農地,獲准以地積比率3倍起樓,發展商就可以獲得300平方呎的可建樓面興建住宅。 早前消息傳出特首林鄭月娥不抗拒政府動用《收回土地條例》,市場憧憬政府收回農地建公屋,其實令恒地及新地投資價值出現變數。 不過,恒地除了有大量農地儲備外,也鍾情於市區舊樓重建,例如日前成功統一紅磡五幢舊樓的業權。 而新地則擁有大量零售和寫字樓物業,所以即使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農地,相信對其影響較預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