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懸而未決!人民幣走勢後市分析|交銀國際

中美貿易談判懸而未決!人民幣走勢後市分析|交銀國際

投資

廣告

中美貿易摩擦由10月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初步達成第一階段協議起呈緩和趨勢。自2017年美國發起「301調查」,中、美已經歷了四輪貿易談判。徵收關稅規模與範圍愈來愈廣,從最初的340億美元到全部5,500億美元商品,稅率也是節節攀升。且貿易摩擦範圍不僅僅停留在關稅層面,更涉及到企業與個人的制裁。雖然中美雙方同意分階段取消已徵收的關稅,但在具體協議上尚未達成一致。

撰文:交銀國際|圖片:中新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已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預計將為中美貿易談判增添更多不確定性。全球經濟放緩,10月出口數據雖小幅回升,但仍然承壓。據海關總署信息統計,內地首十個月進出口總值37,40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5%。受到貿易戰的影響,前十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下降11.3%,連續四個月下降,進口下降25.4%。

內地出口數據承壓

盡管近期中美雙方均表態,對達成分階段取消加徵關稅協議持樂觀態度。中美貿易摩擦有望出現階段性緩和,惟受制於全球經濟整體放緩,外部需求依舊疲軟。疊加因貿易談判達成協議預期升溫而帶來的人民幣匯率暫時企穩,即便有聖誕訂單支撐,出口數據短期內或將難以迅速改善。除去進出口方面的負面影響,中美貿易爭端亦加速了全球產業鏈的轉移。內地作為產業鏈中游(加工製造)的角色,向產業鏈上游轉移勢在必行。

事實上,早於貿易戰開始前,受制於不斷提高的人工成本,全球產業鏈已開始尋求轉移。相當部分東南亞低勞動力成本國家在此輪轉移中受益。據統計越南、柬埔寨及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資近年續高漲。2019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降至6%,上一次出現相近增速,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除去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出口影響,去槓桿等宏觀內部政策,亦使得內地經濟自2018年以來,承受較大的下行壓力。

延伸閱讀:【中美貿易戰分析】12月15日「死線」前有定局!戰情延至南美歐洲!港股要睇一個支持位

人民幣匯率於8月「破7」

當然GDP增速在經濟高速發展後出現自然降速是合理的現象,投資者毋須利用過度舉債等手段強撐,經濟發展從強調速度轉移到強調質量是必然的結果。中美貿易摩擦發展至今,短期內達成完整協議的可能性不高。貨幣市場方面,受制於經濟下行壓力,美國聯邦儲備局於今年8月首度降息,全球貨幣政策寬鬆氛圍濃厚。「超級豬週期」下通脹走高,制約了人民銀行短期的寬鬆力度。外匯市場方面,近兩年來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有所提升。年初至今中美貿易爭端不斷再起波瀾,全球市場避險情緒上升,人民幣匯率於8月「破7」,觸及2008年以來的低位。

人民幣貶值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出口,使得中國的出口商品,相比其他使用非美元貨幣的外向型出口國家形成價格優勢,有助於減少關稅上調對外貿出口造成的沖擊。近期隨中美貿易摩擦緩和的消息釋出,人民幣兌美元出現升值。內地的匯率改革目標是人行退出外匯市場的常態化干預,完成匯率的市場化。人行僅在必要時維持匯率的有序波動。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