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恒指-比重-市盈率-行業低端-目標-294元

阿里入恒指 佔比隨時達5% 市盈率處行業最低 目標價看….

投資

廣告

恒指公司將於下週五公布恒生指數季檢結果,市場憧憬市值較大的阿里晉升恒指成分股行列。但近來阿里經歷的消息也只是好壞參半,究竟阿里能否如預期順利染藍?阿里後市的表現又會如何?今期《封面故事》細列利好、利淡阿里的市場邏輯。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中新社、新傳媒資料庫

恒指公司在5月份的市場諮詢已提到,同股不同權公司(WVR),以及第二上市公司將被納入恒指當中,實施詳情亦將會在8月的季檢公布。雖然納入恒指成分股有兩年上市要求,但恒生指數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黃偉雄早前曾表示,若公司市值規模足夠大,上市時間可縮短。

目前預計阿里、美團及小米,將可在季檢時納入選股範圍。因此,以目前的恒指公司的取態來看,不難看到阿里已擁有合乎納入恒指的資格。

據恒指公司數字,追蹤恒指的被動式管理資產約達2,000億元之多,倘若阿里能順利「染藍」將利好其股價,主要是受惠於被動基金的買入,而且權重愈大,就愈會吸引被動指數資金,未來走勢就愈樂觀。

下一個問題是,若阿里能順利「染藍」,在恒指中的比重又會有多少呢?

大量ADS轉港股 料比重提高

根據早前的市場諮詢報告,文件提到WVR及第二上市公司,在指數的成分股比重上限設定為5%。而針對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公司,市值計算,只以香港股本的流通股份計算。

截至上週五(7日),阿里總市值達53,500億元,流通股份市值約12,000億元,理論上已經超越了5%的上限。不過報告亦提到,由存託人持有作為美國預託證券(ADS)之香港股本將被視為非流通股份,其市值不計及比重計算之內。

阿里ADS的存託人為花旗銀行,如果翻查中央結算系統持股,可以看到阿里上市以來,合共有18.5億股由花旗銀行轉為其他銀行持有,這個股數大致反映美國存託股轉為港股的數目。股份轉換令港股流通股票愈來愈多,目前存放在花旗銀行的股數減少至約23億股,而流通股數為24.4億股,流通市值為6,080億元。

恒指公司在5月份的網誌曾指出,3月底時阿里的流通股數只有13億股,當時恒指公司預料比重將為3%左右。如今流通股數上升近一倍;加上阿里市值的上升,在恒指變動不大的情況下:

阿里的實則比重相信早已超越了5%,最後以上限5%入恒指也不出為奇。

阿里-恒指-比重-市盈率-行業低端-目標-294元
圖片:新傳媒資料庫

「染藍」仍與北水無緣

但是對於北水來說,阿里「染藍」可能只是象徵意義居多,原因是阿里去年在香港二次上市時,內地曾與港交所(00388)達成過一項協定,協議的內容包括將第二上市公司排除在滬港通的名單外。

因此,阿里也並不會因此次恒指的變化而被納入港股通,除非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重新修改協定。不過,市場一般認為,三地的交易所或會為阿里破例修改條例。
條例是用作修改的,最初阿里亦因為WVR的關係不能在港上市,如今已準備被納入恒指。2019年10月,滬深兩地證券交易所亦允許境內投資者通過港股通,交易WVR的股票,小米和美團點評亦是從那時開始,不斷獲得大量南下的資金流入。

考慮到中美關係令中概股選擇第二上市,為此類公司開放港股通似乎既是戰略考慮,也是大勢所趨,市場憧憬,長遠可能進一步支持阿里股價。

分拆螞蟻釋放阿里估值

市場近日除了是炒阿里入恒指外,市傳螞蟻集團即將被分拆上市,亦吸引大量資金買入阿里。

內地媒體引述消息指,螞蟻擬「A+H」兩地合共集資300億美元(約為2,340億港元),其中在科創板發售10%新股,在港股發售5%新股,集資規模100億美元(約為780億港元)。若最終達到上述規模,螞蟻將超越沙特阿美,成為全球史上最大規模新股。

根據阿里上市文件,螞蟻金服按照公開招股(IPO)前最後一次估值2,000億美元,但是在分拆前,螞蟻的估值只是賬面價值,股本流動後估值會更高。在當下新經濟股當道的情況下,螞蟻分拆後的市值預計將比2,000億美元高得多。

在這個角度推斷,螞蟻倘上市,持有33%的股權的阿里也會得到估值受惠,亦有利推高阿里股價。

阿里-恒指-比重-市盈率-行業低端-目標-294元
圖片:iStock

軟銀減持未必是看淡

軟銀(Softbank)從阿里2016年在美國上市開始,就不斷減持其的股份,從上市之初的31.8%,降至2019年的25.2%。

據彭博報道,軟銀集團在7月再賣出22億美元(約171億港元)阿里股份,軟銀集團發言人證實此次交易的細節。該報道亦指出,軟銀年內累計沽出市值137億美元。

今年初,阿里因為軟銀的減持已出現股價受壓,除了是軟銀本身的沽壓外,相信不少投資者也對大股東的動作有隱憂。

事實上,減持並不代表軟銀看淡阿里,更大可能是因為自身的理由,單是7月的減持,軟銀就解釋沽售阿里;是為了籌集資金以償付債務,並回購自身股票舉措的一部分。

而且,阿里也不是軟銀唯一的減持對象,軟銀在6月亦曾拋售其第二大優質資產T-Mobile(德國電信)股份。

拋售資產可能是因為財務問題,軟銀最新公布的業績提到,軟銀旗下願景基金和其他SBIA管理基金的運營虧損近20,000億日圓,比去年虧損擴大了近53%,最主要來自Uber的股價下跌,以及WeWork失敗的賬面投資虧損。

這樣看來,軟銀的持續套現就說得通了。

阿里-恒指-比重-市盈率-行業低端-目標-294元
圖片:iStock

大行看阿里上294元

無論如何,消息如入恒指、開放港股通憧憬及股東減持,只會造成一時三刻的股價波動,投資者的投資決定也不應該受消息影響,阿里的股票是否值得買入或繼續持有,這是一個需要大量研究分析的問題。

面對著嚴峻的電商競爭格局下,兩個後浪的估值已經愈來愈高,阿里的市盈率反而變得較低(見圖表二)。

而且阿里亦有雲業務的支持,大和早前亦發表報告指,集團上季收入可按年增長三成,將目標價調升13%至294元,重申「買入」評級。

阿里-恒指-比重-市盈率-行業低端-目標-294元
圖片:新傳媒資料庫
阿里-恒指-比重-市盈率-行業低端-目標-294元
圖片:中新社

相關文章:邊幾隻大型科網股是「北水至愛」?最新港股通數據話你知 北水撐住放心入貨?
相關文章:港股底已見 大升仍難展|羅家聰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