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躋身《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九名 百麗鄧耀的商業傳奇 由學徒封「鞋王」 兩年開600多家零售店

由鞋廠學徒到《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唯一製造業富豪 鞋王鄧耀曾成就全球第二大鞋類上市公司

職場

廣告

2011年,人稱「鞋王」的鄧耀正當人生巔峰,以40億美元身家躋身《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九名,在榜單前十清一色地產大亨當中,是唯一一個製造業富豪。他創立的百麗國際(前上巿編號:01880),市值一度高達1,500億元,曾是全球第二大鞋類上市公司。

撰文:經一編輯部 | 圖片:GettyImage、新傳媒資料室

今年85歲,鄧耀的商業傳奇與內地服裝行業發展密不可分。2016年,百麗年銷售額達417億元人民幣,遠高於內地同行,在大中華地區,鄧耀不僅是「鞋王」,還是整個服裝行業的老大。上世紀50年代,鄧耀進入皮鞋廠做學徒,十年後自立門戶開了一家小鞋廠;後來還開了自己的鞋店。為了應對香港製造業大幅上升的成本,鄧耀動了心思將生產轉移到內地。1974年,內地「文革」已近尾聲,鄧耀經常返內地探路,成為首批與內地交流的香港鞋商。1978年,在內地推行改革開放之初,鄧耀創立了自己的鞋業品牌——Belle(百麗),這個詞來自法語,意思是「美人」,更打出「百變女人,百變百麗」的廣告語。

瘋狂開店佔山為王

整個80年代,鄧耀在內地和香港之間不斷穿梭,將香港設計拿到內地鞋廠代工,將成品運回香港銷售,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1991年,他在深圳成立百麗鞋業自產自銷,又成功將產銷週期縮短到三個月,鞏固了百麗在香港市場的地位。但香港市場始終有限,鄧耀將目光放到了內地這個更廣闊的市場。1992年,他付諸行動,憑藉早前在內地積累的深厚人脈爭取了不少內銷權。

90年代初,正是安踏體育(02020)、李寧(02331)、達芙妮國際(00210)等鞋企湧現,分食蛋糕之時,惟鄧耀無懼競爭,相信憑藉多年的行業經驗和先發優勢,百麗有足夠本事稱雄內地市場。為應對競爭,鄧耀在內地規範了各大銷售渠道,打壓假貨,銷售出現大幅增長。到1998年鄧耀已經可以暫停百麗在香港的銷售,全力發展內地市場。1999年,他在內地挑選了16家規模大、守規矩的經銷商,簽訂獨家分銷協議以穩定人心。

僅兩年時間,百麗就透過這16家分銷商開設了600多家零售店,奪得全國女鞋銷量和銷售額雙料冠軍。

憑渠道和生產優勢打天下

2004年,《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開始實施,內地零售業向外資完全開放,意味著鄧耀可以跳過16家分銷商,直接在內地開店。鄧耀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於是創建了自己的零售實體百麗國際。自此,百麗內地開店步伐不停,15個月內開設逾1,400家店,在其開店最瘋狂的2011年,許多商場甚至一半的鞋類區域,都是百麗的天下。多年來,鄧耀帶領百麗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生產體系,其開發、生產、補貨週期都遠超內地同行,也加速了產品的更新替代,這點對於女鞋銷售非常重要。

除開自有品牌外,百麗還代理和收購一些其他品牌,甚至包括一些男鞋和服裝品牌,比如代理Nike、adidas;收購森達,形成了覆蓋不同年齡層、不同價位的全系列產品線。2010年以前,內地鞋業市場主要有兩個出貨渠道,一是街邊店;二是百貨商場,當中又屬百貨商場是中高檔鞋的主要出貨渠道,女性消費者要買稍微高檔的鞋,幾乎避不開百麗。2010至2012年,百麗旗下品牌的門店數量每年增加約1,500家。鞋類業務門店最多時曾逾14,000家。期內,公司淨利潤也以逾20%的速度增長。

就這樣,百麗憑藉渠道和生產優勢成了「女鞋之王」,公司更於2007年在香港上市,上市當日市值高達670億元。

轉型難產套現百億離場

2011年,鄧耀中風入院退居二線,把公司全權委托給行政總裁盛百椒。盛百椒的經營才能出色,即使是在業績持續下滑的2016年,他領導下的百麗也實現了24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相比之下,同期另一女鞋名企達芙妮,巨虧近8億元人民幣。接掌百麗後,盛百椒面臨的第一個挑戰來自電商。不過,當時電商渠道並無對百麗構成真正的威脅,真正的戰場在線下,百麗是靠著百貨商場構建的鞋業王國,卻在後期不斷受到購物中心的蠶食。

當年百麗的「跑馬圈地」造就了公司風頭一時無兩,但也正因發展過快,導致無法在市場巨變後快速轉型。加上產品設計過時,更新速度慢,定價過高等問題,到2017年,百麗的市值大幅縮水,更於2017年7月27日以530億元的市值退市,而鄧耀及盛百椒也套現百億元離場。那個成就了「鞋王」的百貨商場時代,便徹底謝幕了。

曾躋身《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九名 百麗鄧耀的商業傳奇 由學徒封「鞋王」 兩年開600多家零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