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買 $2,000萬樓 全靠父幹無得輸

樓市

廣告

Anthony Sir:

最近新樓盤價錢開到天咁高,最離譜是為甚麼仍然有那麼多人買?

還有很多是父母買給子女的,20歲就擁有千萬元物業,我們這些沒有「父幹」與「母幹」的,就被樓價愈拋愈遠。社會實在太不公平了,為甚麼總覺得以前分化沒那麼嚴重的呢?

讀者阿成

其實「父幹」與「母幹」以前都有,形式不同而已!

最近朋友剛剛誕下麟兒,筆者前往探望,朋友在今天的年青人眼裡絶對是人生勝利組,娶得好太太,工作順利。

最重要是結婚的時候,父母將其中一個收租多年的物業收回,送給他們作婚後新居,市區新式屋苑,三房一廳,市值近2,000萬元。

這是上一代「父幹」與「母幹」模式,由於以前沒有買樓限制,父母可以用自己的名義購買多個物業投資收租。 到子女成家立室,有自住需要的時候,就收回物業給他們居住,直至父母百年之後物業才由子女繼承。

以往的模式,年青人之間的矛盾似乎沒有那麼大。因為物業一直都在父母名下,子女只是住戶而已;到父母百年後,子女繼承物業之時,動輒已經40、50歲,早就不再是年青人了!

就正如筆者與身邊的朋友,甚少會拿「父幹」與「母幹」作比較,對於一些家境富裕的朋友,確實會有點羡慕,但不會太上心,感覺是財富是他老爸老媽的,大家的起跑線距離不太遠。

同時朋友亦不會太高調炫富,因為財富不是他的,父母不喜歡,隨時不給他。如是者大家都感到差別不太明顯,就在職場上拼拼吧!

今天,20歲就分有樓階級與無樓階級了!可悲! 最近有新聞說,不少新樓的業主只有20歲!說實話,20歲的年青人有多大的剛性需求?

相信當中不少個案,其實是父母想多買一層樓投資,因為想避開辣稅,而用子女的名義買樓。

記得有一次睇新樓,排在前面的老太太,正在打長途電話跟加拿大的兒子通話。

老太:「你後日搭飛機返嚟簽名啦!」

兒子:「呢幾日好忙,行唔開喎。」

老太:「衰仔,簽個名都托手肘,層樓第日都係俾你架啦。」

言談間聽出來,兒子已在加拿大落地生根,沒有打算回來。

說到底,就是政府的15% 辣稅,令社會分化! 有能力多買一、兩層樓收租的父母,由於要避開辣稅,用子女的名義買樓,出現大批20歲、25歲的小業主。

年紀小小已經坐擁千萬資產;加上傳媒大肆報道,被描述成為有「父幹」與「母幹」的人生勝利組,對於一般「冇樓」的年青人來說,距離是多麼遠?!

現在的新樓動輒逾千萬元,年青人之間的起跑線,差距是八位數!嘗試代入他們的境況,怎麼追?怎麼拼?唯有用憎恨回應。

政府要到甚麼時候才醒覺?15%辣稅絶對是惡法! 既令個個業主不賣樓,樓價被硬生生的扯高,製造一個很大的心理泡沫;也令年青人嚴重分化,「冇樓」的年青人更加自卑,怨氣衝天,為甚麼還要堅持推行呢?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是多少?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大約…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九龍區有哪些大型屋苑放盤呎價最低?

九龍區不少受歡迎的大型屋苑呎價對比上月都有回落…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