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疾

危疾保配置方法 四字真言 「長闊高深」

社會熱話

廣告

相信很多讀者已經購買各類型保險,包括人壽、住院和危疾等,但有一些朋友仍在猶豫之中,又或想購買危疾保險(內地叫重病保險)但不知道從何入手。我會從「長、闊、高、深」四個維度為大家剖析危疾保的配置方法。即使已買危疾保的朋友亦可藉此檢視自己的保障是否完善。

撰文:周榮佳Wave | 圖片:unsplash

長:保障期和供款期多長?

首先就是長度,即保障期和供款期有多長?一般市場上常見的危疾計劃保障期至100、80和65歲,保障期愈短保費愈便宜。

現時有些年輕人感覺上述三個數字距離自己太遙遠,貪平買65歲就OK。但如果65歲保單完結後再想續危疾保,價錢勁貴不特止,甚至因健康問題被拒保也有可能。

而且醫學昌明,患上危疾不一等於『宣告死亡』,如果年老時才患上危疾,但保單已經過期,如此便白供一場,豈不可惜可恨,所以選擇一份保障終身的保險,會讓自己和家人更加安心。

而供款期方面我建議愈長愈好,這有利於槓桿比率,退休前供完便可。

危疾保險 保障期 供款期 保障額 保障範圍 家人 健康 朋友 長 闊 高 深
圖片:unsplash

闊:保障範圍多闊?

第二是闊度,即保障範圍的廣闊程度?好比上戰場,你會穿全套防具,由頭包到落腳,還是只穿避彈背心呢?若射中下半身,那有穿和無穿避彈背心的分別不大。

危疾與住院保險不同,在合約寫明受保的才有保障,沒有提及的就沒有,所以受保疾病數目和其定義尤其重要。

一般市場上流通的危疾計劃必定能覆蓋常見的重大疾病,但這些重大疾病往往是很嚴重的,醫療費用所費不菲。

常言道,病向淺中醫,所以坊間也推出不少覆蓋早期危疾的產品,若查出早期危疾,如「原位癌」等,亦可按比例賠償,讓病人有錢及早醫治。

而女性亦可選擇一些覆蓋婦女常有危疾(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的保險,拓寬保障範圍。

危疾保險 保障期 供款期 保障額 保障範圍 家人 健康 朋友 長 闊 高 深
圖片:unsplash

深:保障額是否足夠?

第三是深度,即保障額是否足夠應付不幸患上危疾的醫療費用和生活費用?以大家最為熟悉的癌症來說,以前一般會選擇「根治性治療」或「舒緩性治療」,但現在多了一種選擇叫「共存性治療」。

有些癌症發展速度較慢,或屬非常早期,不一定要選擇同癌症鬥個你死我活,而是選擇與癌共存,當慢性病來醫。如果發病,就積極治療,不發病就注意保養,對身體的影響較細。

但「共存性治療」花費亦比較高,舉個例子,有一個病人在2012年發現患有肺癌並擴散至腦部,他選擇了共存性治療,到2016年全部病區受控,期間花費手術費20萬元,標靶藥物費90萬元,電療費80萬元,共計190萬元,這對於不少家庭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

所以危疾保的保額一定要足夠覆蓋醫療開支和替代患病時中斷的收入,否則就會成為家人的負擔,或只能選擇退而求其次的醫治方案。根據專家分析,保額以150萬元或5至8倍年收入的較高者為準。

危疾保險 保障期 供款期 保障額 保障範圍 家人 健康 朋友 長 闊 高 深
圖片:unsplash

高:長遠回報有多高?

最後是高度,即計劃的長遠回報。畢竟現在通貨膨脹比較嚴重,選擇一個回報高於通脹的產品,也可為資產保值。

當然,不同的人對這四個維度的實際需求都會各有側重。大家可以根據這「長、闊、高、深」來看看自己購買的危疾保險是否真的能夠符合自己的實際需要,如果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就要趁早調整,為自己及家人建立一個更完善的安全網。

危疾保險 保障期 供款期 保障額 保障範圍 家人 健康 朋友 長 闊 高 深
圖片:unsplash

延伸閱讀:單靠長俸公積金未必足夠 秒懂公務員新舊制福利

最近與一位公務員朋友吃飯,席間提到了買保險的重要性。他表示公務員福利制度很好,公立醫療費用全免,連配偶及子女都可享有醫療福利,公務員更有長俸或公積金,也有房屋福利等等,所以認為公務員沒有需要買保險,他自己也未有任何保險保障。
撰文:周榮佳Wave |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無可否認,舊制的公務員福利較一些私人公司好,但未必代表已經足夠。

一項調查顯示,紀律部隊中,約六成人擔心輪班工作會影響心理及生理健康。

超過六成公務員擔心公立醫療未能提供最佳選擇的藥物,五成人則擔心住院環境,逾九成公務員希望到私家醫院接受治療。

公務員,保險, 福利, 公立醫療, 醫療福利, 長俸, 公積金, 房屋福利, 保障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事實上,公立醫療資源緊張,可以給公務員的資源也不是太多。

其中普通科門診每日平均提供30個優先籌予公務員,專科門診選擇則只有4間。

而公立醫院中,醫生、治療方法、資助藥物等選擇亦有限度,輪候時間亦要根據實際病床資源和臨床使用率而定,隨著人口愈趨老化,未來有可能要等候更長時間才可得到醫療服務。

公務員,保險, 福利, 公立醫療, 醫療福利, 長俸, 公積金, 房屋福利, 保障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新制公務員退休後失去醫療保障

更重要是,公務員有分舊制及新制,在2000年6月1日前入職的公務員屬舊制,在此日或之後入職便是新制,新制公務員及他的家屬在退休後會失去醫療保障。

在2018年,舊制和新制公務員比例大約是五五之比,意味有一半公務員及其家人仍需為退休後的醫療保障做好準備。

值得一提是,退休的舊制公務員及其家屬必需仍然居港,才可繼續享有免費醫療,而無論新舊制公務員,其家屬只包括配偶及未滿21歲的未婚子女,意味公務員子女在長大後,也是要自行購買醫療保障。

公務員,保險, 福利, 公立醫療, 醫療福利, 長俸, 公積金, 房屋福利, 保障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在危疾保障方面,一般而言,危疾保障額度要有年薪4倍才算足夠,可惜調查結果中,每5個公務員之中,只有1個有足夠保障。

反映有近八成公務員有增添危疾保障的需要。

公務員,保險, 福利, 公立醫療, 醫療福利, 長俸, 公積金, 房屋福利, 保障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單靠長俸和公積金未必足夠

至於退休保障,由於新制公務員沒有長俸,而是以一筆過支付的公積金代替,退休後保障未必及得上舊制公務員。

而調查結果亦指出,有62%公務員在退休後仍要負責家人開支,有一半人擔心退休後的生活。

而公務員預期退休後每月平均開支為現時月入一半,即大約16123元,期望的退休儲備平均能有376萬元,單靠公積金未必足夠。

就算部分紀律部隊有儲蓄計劃,如俗稱「遮仔會」的警察的儲蓄互助社,但個人終身儲蓄額只得100萬港元,要達到理想的退休生活,或需要額外再做儲蓄計劃。

再者,公務員的長俸及公積金必需在退休後才可動用,假如在退休前突然有資金需要,例如子女升學的費用,如果事前沒有準備,財政便有機會失去預算。

公務員,保險, 福利, 公立醫療, 醫療福利, 長俸, 公積金, 房屋福利, 保障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在職公務員更應做理財規劃

由此可見,在職公務員有必要趁著有房屋、醫療福利的優勢,財務較一般人充裕及靈活,及早為自己規劃全面的理財部署,新制公務員尤其需要。

部署包括趁後生安排一份儲蓄計劃,期間可提取部分作為子女的教育基金,而在65歲退休之後,又可每年提取資金,自製退休入息。

到85歲有剩餘錢的話,可再一筆過提出來安享晚年之用。

公務員,保險, 福利, 公立醫療, 醫療福利, 長俸, 公積金, 房屋福利, 保障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如果可再為自己多加一份終身續保的高端醫療及增添足夠的危疾保障,遇到大病除可享有優質醫療服務外,也無需擔心退休後沒有醫療保障的問題。

若然在退休後才為自己加添各類儲蓄或醫療保障,一來年紀高,成本會貴,二來如果曾患大病更未必受保,三來會喪失時間帶來的複息效應,財富增長威力大減。

(資料於2018年12月15日作修正)

編按: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逾廿年,擁有CFP認可財務策劃師等14個專業資格。現職某大保險公司區域總監,團隊人數近300人,除獲GAMA頒發最高管理成就獎和LUA頒發傑出人壽保險經理獎外,在2016年其團隊更破紀錄達成100% MDRT會員資格,在業界享負盛名。無論在理財、管理、銷售均擁有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