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 策略 沙士 藍籌 基金 企業 成功 風險 回報

高潛在回報 低潛在虧損 投資策略的四大考量

投資

廣告

投資】踏入1月,環球股市回暖不少,大部分股票從去年低位反彈兩至三成,如能成功撈底,回報可觀。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 圖片:unsplash、photoAC

市況回穩,有戰友問筆者,現時有沒有股票能於中長線再升三成。

答案當然是有的,但成功率有多高才是更重要的問題。

資深投資者應該有以下體會,就是這個世界是不存在高潛在回報、低潛在虧損、高成功率,以及高出現頻率的投資策略。

最多只能一取其三

簡單來說,投資者不可能要大賺而不會蝕大錢;而且交易成功機會高且時常出現類似交易。

若果有四種好處同時出現的投資策略,運用這策略的人,相信早已成為世界巨富之一。

事實上,高潛在回報、低潛在虧損、高成功率,及高出現頻率,這四種優點之中,最多只能取其三。

舉例投資者希望爭取高潛在回報率且成功率高的交易,便以犧牲低潛在虧損才能達成。採用高槓桿沽出價外期權就是高潛在回報、高成功率,以及高出現頻率的交易。

不過,一旦輸的話,隨時可以一鋪清袋,更有機會要補倉。

又例如投資者想要在輸得少的情況下,賺一桶金,且要堅持高成功率,這些機會不是沒有,但要在股災時才會出現。 2003年「沙士」時買樓就是高潛在回報、低潛在虧損,及高成功率的交易。

但問題是災難級事件是十年也未必出現一次,持續地等待樓災或股災並不是可行的做法。 回到現實,有沒有股票能夠升至少三成?

經驗少的投資者看到的是,由絕對低位至今的升幅,而看不到其後再升的機會率夠不夠大。

執筆時,恒生指數由年初至今累升4%,港股中位數股票回報為零,開局半個月回報差距如此大,反映資金偏好成交量充足的大藍籌股

機構投資者將資金集中於部署大股,最大原因是對升市不能放下戒心,不願冒流通性風險而被逼持有股票。

買大藍籌股的好處是,一旦市況逆轉,也可以大手減持,以降低倉位風險。 隨着內地多次出招,及中美貿易戰發展持續向好,港股短線市況相信很難下試去年的低位。

雖然本週初,內地公布的貿易數據遜於預期,但隨着中央刺激政策持續落實,首季內地經濟有望回穩,從而令港股在低位會有不錯支持。

【回報】逢低位買指數股

現時買股票博再升三成,就是要預期公司交出較市場預期更好的業績,但市場近日正在消化內地政策支持,以及中美貿易戰得以解決的好消息,變相降低了成功率,值博率不夠高。

事實上,考慮全盤因素,機構投資者現時採用的策略反而是最值博,就是逢低位買入指數股,宏觀消息面向好能夠受惠之餘,市況逆轉潛在跌幅又會較細,絕對是一石二鳥的做法。

延伸閱讀:共享概念泡沫瀕臨爆破 內地共享經濟大洗牌

投資】內地互聯網經濟的價值體現之一,可能是近幾年極速膨脹的共享經濟市場。由單車、外置充電器甚至籃球,在內地都能夠拉上共享概念,不過這個概念泡沫正瀕臨爆破。近期內地共享單車巨頭ofo傳聞資金鍊斷裂,遭大量用戶要求退還按金而陷入財困。市場形容,內地共享經濟已經進入下半場。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 圖片:中新社

共享經濟的精神所在,是將被閒置或者未被充分使用的物件再利用,通過互聯網在各種平台上配對合適的用家,從而把物件的價值最大化,提升現有物品的使用效率。

得益於互聯網及智能電話的普及,為用戶提供一個網上平台,可以將被閒置物件即時進行配對,大大降低搜尋用家的成本。

在內地,從單車到汽車、再由外置充電器到雨傘,近幾年共享經濟概念的應用場景可謂無孔不入,層出不窮。

共享單車成重災區

以共享單車為例,用戶只需用智能手機,通過環球定位系統(GPS)找到距離最近的單車,掃描單車的二維碼付費後,便能打開智能鎖使用。

用完單車後,用戶可把單車放在任何地方。如此簡單的支付及租用模式,在用戶日益追求方便的趨勢下,也推動了共享經濟在內地起飛。

企業和投資者對共享經濟市場趨之若䳱,資金瘋狂湧入,導致內地共享經濟的初創數目增長近乎失控。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單是2017年,內地便有190家共享經濟平台獲得融資,融資金額達過1,000億元人民幣。

不過,進入2018年後,共享經濟的熱潮有所下降;加上金融市場出現逆轉,創投基金投資時更為審慎,資本潮退去、資金鏈緊張的情況下,共享經濟市場出現激烈洗牌。

市場形容,內地共享經濟已經進入下半場,共享單車成為洗牌潮的重災區。

在2018年,內地出現了多宗涉及共享單車的併購或注資行動;其中,內地外賣平台美團集團(03690)收購共享單車企業摩拜;阿里巴巴就向ofo注資;內地租車平台滴滴出行,則托管了小藍單車。

只是就算獲得阿里巴巴注資的ofo,如今也面臨嚴重的財務問題,遭數百萬用戶要求退還押金。

其實不單只是共享單車,其他共享經濟行業,譬如共享睡眠艙、共享籃球以及共享雨傘等,在熱潮退卻後,紛紛因自身經營問題而停止營運。

共享經濟在內地發展的通病,似乎都是擴充得太快,在尚未站穩陣腳時,就一下子大量投入資金搶市場、同時亦太著重補貼,結果在未找到盈利模式而新一輪融資未有著落前,錢已經燒光。

Uber或上半年掛牌

事實上,國際上仍有不少共享經濟的成功例子,例如美國召車軟件公司Uber,以及全球最大住宿出租平台Airbnb,都是共享經濟中的「獨角獸」。

其中,Uber是目前共享經濟企業中估值最高的一家公司,2018年8月融資時,估值為760億美元。

而據報道,大型投行摩根士丹利及高盛,在2018年10月時向Uber提交招股上市(IPO)建議書,當時Uber估值已經升至高達1,200億美元,傳聞有可能在2019年在美國上市。

Uber目前尚未錄得盈利,但據公司公布2018年第二季度業績,雖仍錄得虧損8.91億美元,但已較2017年同期收窄16%,淨收入則錄得63%增長,至28.01億美元。

市場分析指,Uber的高估值主要反映了公司在召車以外業務的潛力,例如外賣服務Uber Eats,以及公司手持內地召車軟件公司滴滴出行的股權。

另一間共享經濟企業Airbnb,更是少數已經開始賺錢的「獨角獸」,雖然其業務發展面臨各國的監管壓力,但公司最新估值已增至為310億美元。

Airbnb入住率不斷上升

Airbnb在2016年下半年首次實現盈利,有傳2018年第三季收入已增至逾10億美元。

隨著入住率不斷上升,Airbnb 2018年第三季總預訂量增長約150%,創下季度新高,反映日漸受旅客接受。

Airbnb的盈利模式,是從每宗訂房交易向租客徵收房租總額的6%至12%作為佣金,而公司不用支付額外的房間維護、打掃費用。

分析指,Airbnb相比Uber競爭壓力小得多,市場上的召車軟件公司仍然要依靠補貼以維持對司機和使用者的吸引力。

隨著共享經濟所涉足的範圍愈來愈廣,對實體產品的影響亦慢慢增加。

譬如Uber可能影響汽車業的生意,因為既然可以有方便的點對點交通安排,相對於買車代步,通過Uber叫車的支出比養車便宜,這導致在英、美有不少城市的私家車擁有率下跌。

至於Airbnb的出現,也顛覆了傳統酒店行業。

共享經濟的影響力和顛覆性不容小覷,但內地市場發展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和市場生態,可能仍需要時間繼續摸索。

延伸閱讀:

共享概念泡沫瀕臨爆破 內地共享經濟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