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嘉明

拯救過Dell、可口可樂 「鬼才CEO」伊藤嘉明4大成功關鍵|國際視野

社會熱話

廣告

國際視野】被稱為「鬼才CEO」的伊藤嘉明(Yoshiaki Ito),曾在不同大型公司工作過,例如紳寶(SAAB)、日本安永(EY)顧問公司、可口可樂、戴爾電腦、聯想、adidas、海爾電器等頂尖企業。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 圖片:GettyImages、unsplash|資料來源:businessinsider.jp

生於1969年的伊藤嘉明雖然是日本人,但生於泰國曼谷,在美國獲得MBA學位。

於2000年加入日本可口可樂公司,擔任環境管理部門的第一任經理。後來,以31歲成為日本可口可樂最年輕的經理。

在2004年,伊藤嘉明讓戴爾(DELL)連續虧損2年的部門,在3個月內轉虧為盈。在2010年,更創下銷售230萬張DVD的成績,打破日本紀錄。

在44歲,他成為家電製造商Aqua(海爾亞洲)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他開發出世界上最小的迷你掌上洗衣機「COTON」,成為日本和海外的話題,帶領Aqua結束連續15年的赤字,實現盈利。

在他的觀念裡,每三年就要換一間公司,但在任職期間,一定要創下近乎奇蹟般的成績。

這位「鬼才CEO」的工作涉及多個不同的範疇,一路走來,他對自己成功的關鍵有4大見解:

1. 不要聽別人說什麼

回顧到目前為止的經驗,伊藤嘉明說:「每當我在公司提出新提案時,總是有很多反對的意見。

因為他們一開始很難接受新事物,而且他們所說的是不負責任的。這很難把工作完成,所以,我都不聽別人說的話。」

他指,有經驗的員工通常在工作的起初都做得不好,反而是一些年輕、缺乏經驗的員工能夠提出熱賣的產品。

2. 成功的關鍵是挑戰

伊藤嘉明以前的大多數工作都是在不同的行業,原因是同一行業中真正了解情況的人很少,他們別無選擇,而伊藤嘉明就喜歡這種局外人的挑戰。

當時,戴爾(dell)因為連續八年的赤字和嚴峻的企業文化而聞名,不論是索尼影業,還是Aqua,在伊藤嘉明接手前都是「燙手山芋」。

但偏偏伊藤嘉明喜歡接受這種挑戰:「我是那個在火中撿起栗子的人。」

Michael Jackson逝世後最後一張DVD《This is it》當時即將上市,會議中上級就過往經驗,保守預測銷量為30萬張。

但伊藤嘉明指要100萬張,讓所有人瞠目結舌,「伊藤嘉明先生你不懂市場。」受到其他人的反駁。

一句「不懂市場」,讓他更想挑戰,使得會議中的大部分上級都離席表達不滿。

最終《This is it》在日本賣出230萬張銷量,超過原本預期銷量的7倍。

他表示,局外人要打破局內人的思考邏輯很困難,但只要能夠讓人從現有的數據、成本或經驗中抽離出來,從宏觀的角度去思索問題。

3. 推薦公司職業轉變

伊藤嘉明說,未來AI(人工智能)將被開發和運用,某類型的工作將被AI取代。

「最後你只會成為一個理解公司運作的人,但沒有工作效率。如果你做了三年或五年相同的事情,你就冒險了。」

邁出第一步,就是改變。

「如果是銷售工作,我會建議進行海外銷售、有計劃地銷量。」

當他在日本可口可樂的公共關係和環境部門工作時,他就去了技術總部吸收當中的技術和知識,後來負責工廠的工作。

4. 九十天法則

每接受一個新職位或新任務,伊藤嘉明會為自己設定九十天的計劃,用起初三十天來學習、吸收大量資訊;接下來三十天,擬定並持續修正如何達到上級交付任務或業績目標的策略;最後三十天,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出成績。

他解釋:「哪怕只有一件小事達成,一點小績效,就是一定要做出績效!因為只要先從一件小事做到成功,就會產生連動效應。」

就像他在可口可樂先說服一家裝瓶廠,其他裝瓶廠看到成本節省效應,就會主動跟進一樣。這能讓自己不斷地滾動式進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