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主席查毅超 創科革命尚未成功

工總主席查毅超 創科革命尚未成功

科技

廣告

政府即將換屆,各界期望新上任的特首,能為香港帶來新的氣象,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將會大力推動創科,這除了是香港的發展方向外,亦是國家的重要政策。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查毅超博士讚揚過去兩屆政府對創科的大力投入,令相關行業近年急速發展,形成生態圈。不過他以「革命尚未成功」去形容現時狀況,整個生態圈仍有很多地方可以更加完善,未來仍有大量工作需要應付。

讀者經已很習慣使用電子錢包購物或轉數、網上開設銀行戶口,手機打卡時使用濾鏡,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享受著創科帶來的各種便利。

用起來方便的科技,其實背後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香港工業總會主席查毅超博士在過去多年一直著力促進業界發展。

香港工業總會一直擔任為業界發聲的角色,每年因應施政報告,提出不同建議,當中有不少被政府採納,例如積極推動創科及再工業化等。

工總主席查毅超 創科革命尚未成功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發展整個價值鏈

查毅超於去年出任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除了繼續擔當一直的角色以外,同時希望香港各界對再工業化有更深入的認識。

「一提起工業,很多人立即聯想到工廠內部情況,員工在生產線上工作,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70、80年代的景況,其實這樣的情景不會重現,即使是內地,也經已是另一番景象。」

事實上,生產只是工業整個價值鏈上的一個部分,並不代表全部,因此近年政府首要推廣的再工業化,並不是將過往北移的工廠,帶回來香港這麼簡單。

香港的工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1%至1.5%;新加坡達18%,瑞士高達20%,這樣比較的話,看來有點不合邏輯。

究其原因,其他地方將生產以外的相關服務,即是所謂的生產性服務,包括設計、工程、品檢、銷售及財務金融等都計算在內,如果使用這個計算方法,香港工業生產總值佔比不會這麼低。

工總主席查毅超 創科革命尚未成功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逾九成,但工總與香港大學於2021年合作發布的《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研究報告顯示,本地生產總值當中的42.2%可歸類為生產性服務,這些都是與工業價值鏈息息相關的經濟活動。

「香港各界必須明白工業並不等於製造,再工業化的意思是發展工業整個價值鏈,而香港並不能側重價值鏈上任何一環,而是『成條鏈都要做』。」

創科用地4倍規模

工業價值鏈共有四個重要元素,包括人才、科技、資金及市場,建構出科研(Research)、創新工業(Innofacturing)和融資(Finance)三個支柱形成的創科生態圈,推動香港特色再工業化。

本港共有五間大學躋得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有能力培訓科研及管理人才,後者需要擔任管理員工、投資者及其他持份者的角色。

創新科技署推出「再工業化資助基金」及「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協助創新園(元朗、大埔、將軍澳工業邨)的公司研發創新科技,從而升級轉型。

香港一直是國際金融中心,是企業最佳的融資市場之一,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並引入18A章,容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累計吸引了數十家這類公司,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的融資市場。

查毅超同時是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科技園在這數年內進行了很多市場研究,2015年董事會因應政府的《施政報告》,想到為業界建構多層先進製造工廈,包括將軍澳先進製造業中心(AMC)、科學園數據技術中心(DT Hub)、大埔醫療用品製造中心(MARS)及2023年開幕的元朗微電子中心。

工總主席查毅超 創科革命尚未成功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科技園已將一幢位於大埔工業邨的廠房翻新,打造成為精密製造中心(PMC),最初並無針對特定行業,但招租一個半月內全數租出,租戶包括從事電子、模具、室內耕種、紡織回收再造等,這令董事局發覺市場對香港特色的再工業化有一定市場。

科技園於2018年進入深入的調查,了解香港再工業化的生態,發現會有三類廠家支持,第一類是供應本地所需,例如疫情爆發初期,香港缺乏口罩及抗疫物資,不少商家有見及此,立即投資生產線,為香港人生產口罩及相關物資,應付本地需求。

至於第二類,近年因應生產成本上升,不少內地廠房進行自動化,若果全部工序均在內地進行,容易將所有知識洩漏出去,因此會將其中一兩個工序選擇在香港做。

第三類是新科技、新工業,例如3D打印、生物科技、微電子等,這些需要本地科研、而且進行先進製造,但並不是勞工密集的工業。

工總主席查毅超 創科革命尚未成功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前兩屆政府投放在創科的規模史無前例,未來七至十年,與創科有關的用地,合共約有250公頃的供應,包括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白石角填海區,還未計及科技園與深圳合作的項目,以及大灣區的發展。

「當這些用地陸續投入服務,本港創科相關用地的規模,將是現時的四倍。」

吸引人才是要務

現時科技園旗下的科學園,共有1,100間公司,合共聘用約17,000名人才,當中從事創科的約有11,000名。

若計及其他企業及機構聘用的科研人才,香港現時約聘用40,000多名相關人才,若將來是現時的四倍規模,相當於要有16萬名以上的人才。

香港人口有限,須從海外或內地吸引人才,為他們提供舒適的環境,在此發展事業,最終成為香港一份子。

不過本港土地供應有限,房屋問題一直未能解決,倘若要吸引人才,必須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讓他們日後有能力買得起房子,才樂於在此落地生根。

「有內地的創科人才在港工作,他表示以前在內地有能力租住面積約1,200平方呎的地方,但在香港卻只能租住劏房。」

香港科技園推出創新斗室計劃,為初創公司聘請的人才提供約500個宿位,相當受歡迎,並且計劃日後在不同地方設立類似的服務。

工總主席查毅超 創科革命尚未成功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香港工業總會、香港科技園、信和集團及保良局即將推出創科體驗之旅,讓中四至中五學生,在數天時間之內,認識香港創科行業情況,了解機械人、人面識別等新技術和初創公司的運作等,協助他們思考自己的升學就業志向。

查毅超以「革命尚未成功」以形容本港現時的創科生態,未來仍有大量工作需要推進,進一步推動本地的創科生態。

香港現時共有五個研發中心(即汽車科技研發中心、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以及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兩個半平台(香港科技園、數碼港、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另InnoHK吸引了28所研發實驗室進駐。

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設立InnoLife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聚焦生物醫學、化學、物理、工程、人工智能(AI)等範疇的科研,預期於2024年底分階段落成第一批樓宇。

「這些項目日後將如何演變,例如分為不同的主題等,最重要是設有領導委員會,訂立清晰的發展方向。」

此外,科技園已進軍內地,足跡遍及大灣區多個城市,協助香港公司進駐內地,同時吸納內地公司來港發展,令中港兩地的創科融合無間。

工總主席查毅超 創科革命尚未成功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人才科技無界限

「很多人喜歡將香港與不同地區,或者內地不同城市比較,其實根本不用比較,也不能比較。」

有些創科排名以獨角獸數目為指標,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現時約有18間獨角獸公司,而日本只有兩間,但這並不能代表香港創科水平遠超後者。

據悉,日本的初創公司研發出不同方案,往往需要倚賴大企業提供試驗的機會,當測試效果良好,很快便會被大企業收購。

至於香港,初創公司一向強調自主性,即使吸納不同資金,創辦人大多緊捉「話事權」,故能孕育出多數的獨角獸。

「現時人才及科技已無界限,可以自由流通;但不同地方的文化及政策各異,這方面形成了界限。」

內地一向敢於嘗試創新,例如電競、教育及電子支付各方面,當市場成熟再去想辦法規管;至於香港,往往先詳細了解政策,然後再去實行,因此是各有各好處,根本不能直接比較。

延伸閱讀:比爾蓋茨諷刺加密貨幣:是「鬥傻理論」再批無聊猿NFT僅屬騙局

延伸閱讀:油價畸型不如轉揸電動車| ESG分析員Ryan Fung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