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後 保單也會被「清盤」嗎
劇中兩位主角在破產後,有許多事情都不能做。例如不能乘坐的士;未經許可不能出境旅遊;不能購買高價商品等,皆因所有的收入及資產,均需要上繳給破產管理署或受託人,扣除必要生活開支後餘額用作還債。
其中一幕講述女主角的龍鳳鈪放在男主角的銀行保險箱內,由於沒有證明擁有權是屬於女主角,因而被破產管理署強行沒收,劇情笑中有淚。其實不只龍鳳鈪,保單亦有機會。
儲蓄保單或被強行退保
事實上,在《破產條例》下,破產人的所有資產都會被用作償還債務,有樓便要賣樓,而帶有現金價值的人壽保單,也是屬於個人資產的一部分。
常見具有現金價值的保單包括儲蓄保險、能供斷的終身人壽或危疾保險、年金、投資相連保險等。
當保單持有人被頒令破產後,破產受託人有權接管這些保單,通常會將這些保單強制退保(Surrender),取回當中的現金價值用作還債。
這意味投保人多年來為家人所作的財務準備將化為烏有,所有保障隨即失效。就算保單尚未回本(即現金價值少於已繳保費),提早退保會處於「虧損狀態」,破產人士也是No Say。
然而,並非所有保單都難逃一劫。另一類「純保障型」保單,包括定期人壽保險(Term Life)、醫療保險、住院現金、意外保險等,因不含任何儲蓄或投資成分,當中沒有現金價值,不能變現還債,所以不會被視為破產人的資產。
理論上,破產受託人不會強制終止保障型保單,破產人可以繼續持有,保障亦能維持。
然而,破產人自己是不可以用受監管的收入去繳付保費。
因為法例規定,破產人的收入在扣除基本生活費後,必須全數用於還債。而保險並非基本生活所需,故不可交保費。
保費須由第三方支付
解決方法是,保費必須由第三方,例如家人或親友代為支付。整個安排需要與破產受託人溝通並獲得其同意,確保資金來源合法。
只要保費能由第三方準時繳交,這份重要的保障,特別是意外、醫療和純危疾保障,仍然可在最艱難的時期繼續發揮「安全網」的作用。
試想像,如果在破產期間不幸患上大病,若再失去醫療保障,辛苦的未必是自己,而是要照顧你的家人。
雖然《翻盤下半場》的故事發人深省,但現實中,破產影響深遠,絕非一條輕鬆的「翻盤」之路,因為它不僅會影響個人信貸評級,更可能限制了職業選擇,例如未必可出任公司董事,或從事某些專業行業,包括律師、保險代理、地產代理等。
因此,如果財務狀況許可,應盡量避免選擇破產。當然,最理想就是及早做好財務規劃,謹慎理財,避免讓自己陷入財困而走上破產之路,才是根本之道。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