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旅遊保差異大 勿僅著眼價錢及保障額 資料圖片

買旅遊保差異大 勿僅著眼價錢及保障額︳保險專欄

保險

廣告

最近消委會比較了市面上11家保險公司、合共27個單次旅遊保計劃,發現差異極大。不單只價錢,就連保障範圍也是差天共地。消委會建議投保人士,不宜只以保費或保障額作為唯一考慮因素,筆者也是相當同意。

確實,在筆者遇過的個案中,包括身邊朋友及客戶,有不少是抱著「邊間平買邊間」的心態,當中旅遊保內保障包甚麼,醫療保額有幾多?是否包手機或電腦遺失或損毀等,一概不知道。

保障範圍具差異性

今次消委會的調查,正正說出旅遊保的保障範圍差異性。
先說價錢,撇除個別保險公司會向76歲或以上人士收取較高保費外,以亞洲地區七天旅程為例,個人保費由145至509元;而全球地區14天旅程,則由241至859元,相差可以幾倍。
當然,一分錢一分貨,價錢愈高,理論上保障也會愈多。然而,消委會的調查顯示,即使保費相若的計劃,保障也可相差很遠。

就以醫療賠償為例,亞洲區七天保費,低於200元以下的七個計劃中,醫療費保障額介乎25萬至50萬元不等,相差可以一倍。
其中一個計劃更有多個不保事項,包括行李及財物、個人金錢及旅遊證件、旅程延誤或受阻及租車自負額等。
而七個計劃中,只有兩個計劃承保手機及電腦設備損毀或遺失,最高保障額分別為2,000元及5,000元。
保障額還是其次,服務質素其實更重要。
消委會在是次調查中曾提及,消費者若須使用「緊急支援」服務,須先聯絡保險公司的24小時緊急支援服務熱線,由其授權的緊急支援服務供應商安排及提供援助服務;否則,相關開支未必獲得賠償。這點大部分人都忽略。

筆者有一位朋友便曾「中伏」,他於台灣發生意外,導致鎖骨斷裂,在當地醫院接受了簡單的護理後,然後緊急買機票回港再接受治療。
他事後拿著單據及醫生報告向保險公司索償時,惟保險公司最後拒賠,原因正正是相關的醫療,並非由授權的緊急支援服務供應商安排。
朋友所買的,並不是最便宜的一個計劃,按道理,他可以就當地的醫療費用實報實銷,而機票的支出則可透過「緊急醫療運送」一項賠償,另外還有可索償回港後的治療費用。

購買前宜打聽服務口碑

可是就因為他沒有在意外後,第一時間聯絡保險公司的緊急支援,而是自行安排回港,最後一個仙都賠不到,令他怒不可言。

事實上,筆者知道這個條款,只適用在個別保險公司上,有些保險公司仍接受事後「憑單賠償」,但並非每一個消費者都知道;而這些條款又不會列在保障表上,令消費者防不勝防。
因此,讀者買旅遊保,除了要貨比多家,選出合適自己的保障額外,還要打聽相關保險公司的服務口碑,有時間便細閱一遍保單條款,千萬別只著眼於保費及單一項目的最高賠償額。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Sam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