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諾貝爾 STEAM教育如何啟動未來創科力量
這場比賽背後的意義,遠不只於學生展示創意的平台,它更是一場連結教育、科技與企業界的跨代對話。
主辦單位Big Bang Academy創辦人Sarah表示,比賽之所以獨特,是因為不單是由教育界主導,更有來自企業界的支持與參與。
她認為,這場比賽之所以與別不同,是因為邀請了企業贊助與創業者擔任評審,讓學生的構想有機會被真實世界的創業者聽見、認可,甚至推動實踐,形成教育與商界共創的生態圈。
香港一站式健康管理及抗衰中心Humansa行政總裁Don So分享,有一組小學生隊伍提出利用人工智能(AI)自動注射機的構想,解決社區醫療人手短缺問題。他形容:「從一個需要基礎再去思考技術怎樣去使用,這是我最欣賞的。」他續指,該構思充分體現了由社會觀點出發,而非僅從科技應用角度切入,更直言要向自家R&D團隊分享這靈感。
Don指出,在現有醫療技術中,許多國家已可遠端執行手術,而這些構思正正填補了零資訊地區的需求。「我們的客戶在追求健康方面,有很多日常未解的需求……AI能將過去幾十年的研究整合後提出方案,這令我非常驚訝。」

最具同理心一代
Sarah指出,現時出生於2010至2024年的Gen Alpha小朋友,雖然從小熟悉數碼科技,但同時也展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與心理健康意識。
她舉例,學生提出的構想不單是技術解決方案,例如設計能播放舒緩音樂的自動注射機器人,亦有為長壽長者設計的陪伴型AI機械人,不僅是照料生活,而是情緒陪伴者。她說:「十歲的小朋友已經會把這些人文關懷納入構想,非常令人驚訝。」
SHOPLINE創辦人劉煦怡(Fiona)指出,評審過程中令她最深刻的,不是個別項目的技術含量,而是小朋友們「完全超出任何框框」的表達能力與自信。
「她們大膽去表達自己為甚麼要做這件事,即使面對Q&A,可能未必懂得標準答案,但她們懂得應變,也願意與評審互動,這種臨場反應,是很強的Soft Skills展示。」她續說。
對比成人在創業或產品開發中常見的自我限制,Fiona認為這些小朋友的表現,正是提醒大家:「不需要自己設太多限制。」
在創業思維方面,她認為比賽已蘊含多項創業必要素養,包括:清晰定義問題、提供具體解決方案、並能有效傳遞理念。「創業最關鍵的,是你怎樣去進化自己,持續學習與改善,這不是一場比賽勝負可以反映的。」

教育模式轉型
Sarah補充指出,Alpha世代的學習特質與以往大不相同。他們明顯更傾向於以項目為本、動手實作的學習方式。
她引述UNESCO一項研究表示,Alpha世代比Z世代提早約三成進入主動解難的階段,是一群「天生就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孩子。
她強調教育的關鍵,在於喚醒孩子的「好奇心」,而這正是Big Bang Academy所推動的。「只要你有好奇心,你學甚麼都可以。未來即使是AI主導的世界,也不會可怕。」
她補充,在訓練孩子判斷正確與否時,他們主張以「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為基礎:先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驗證、觀察數據,最後再分析與修正。
這樣的批判思維框架,將成為未來AI時代下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如何擁抱AI
Don表示,AI技術為Humansa帶來重大突破,特別是在全面健康管理領域。他舉例,即使是僅靠20美元開源模型,配合公司自家數據訓練,產出的健康建議方案已達專業團隊八至九成準確率。
「現在我們的分層應用,一是提供工具讓顧問快速分析客戶數據,釋放更多時間去做人際互動部分;二是將AI應用於營運後勤,大大提升內容生產、招聘等效率。」他說。
然而,Don也提醒:「AI不能直接與客戶互動,因為其生成結果仍可能有偏差。尤其醫療領域涉及責任與安全,現階段AI應作為助手而非主導者。」
Fiona亦補充,AI的價值,在於輔助與強化人類,而非完全取代。「很多公司初期未必有足夠資源,但當他們真正嘗試AI,會發現能節省大量繁瑣工作,將時間釋放出來做更具創意與判斷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