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 資料圖片

外表傳統內裏創新 香港電車承載傳奇

市場動態

廣告

一年容易又中秋,不同企業都會推出月餅應節,香港電車今年與法式甜點品牌Paul Lafayet合作,為港人提供充滿法式風情的月餅。除了月餅外,香港電車近期動作多多,早前推出「叮叮旗袍遊」、「叮叮餐廳」,並且引入科技,提升營運效率,這種外表傳統的交通工具,內裏正在悄悄地起革命。

成立於1904年、車軌總長度達約30公里、每日載客量約15萬人次的香港電車,是全球「最大服務中的雙層電車車隊」,載客以外,亦承載著香港傳奇。

香港電車董事總經理戴弘博(Paul Tirvaudey)說:「我們推出月餅已經有數年,每年都與不同的品牌合作,有時是本地品牌,有時是國際尊貴品牌,重點是研發具有特色的原創產品。」

中秋節是香港和內地的重要節日,香港電車希望透過這個節日,與香港社區共同慶祝。「我們希望香港電車這個品牌,能夠滲透至港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令品牌形象地道而且貼身。」

電車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吸睛獨特體驗

除與本地人保持聯繫外,香港電車亦積極吸引遊客,配合香港大力發展旅遊業的策略。
香港電車成立於1904年,至今已有逾120年歷史,於2021年獲得《健力士世界紀錄》確認為全世界「最大服務中的雙層電車車隊」,一直保持至今。
「香港電車是這個城市的地標,對於推動整體經濟發展,擔當一定的角色。」
香港電車近年積極設計不同的旅程,為遊客提供獨特的城市體驗,正好配合遊客消費模式的改變,由以往注重於購物,近年傾向於搜尋獨特體驗。
香港電車最初推出限定「叮叮旗袍遊」,乘客可在網站預約,到合作夥伴租借旗袍或長衫,登上復刻1920年代開放式設計的電車,拍攝具有特色的照片。

「『叮叮旗袍遊』最初期間限定,由於非常受歡迎,現在經已成為常規旅程。由於電車空間有限,同一時間不能接待太多人,粗略估計,累計約有數百人參與,這個旅程非常適合『打卡』,然後分享到社交媒體。」
灣仔香港萬麗海景酒店旗下自助餐餐廳Food Studio於9月中開幕,為了推廣這間新餐廳,特別與香港電車合作推出「叮叮餐廳」。
Food Studio的廚藝團隊,黃昏在復古開篷「電車全景遊」 觀光電車,以自助餐形式提供焦點美食,包括龍蝦及魚子醬等。
「叮叮餐廳」於8月中至9月中推出,由銅鑼灣站至上環西港城總站,行程約一小時,每位收費近200元,據悉推出一個星期內,所有預約全部爆滿,令香港電車構思定期推出這個體驗。

「香港電車的平均時速8公里,對比其他交通工具速度較慢,有利供應餐飲,並且由極富經驗的司機負責駕駛,他們訓練有素,確保行車暢順。」
現時遊客要求愈來愈高,他們都喜歡獨特體驗,不想人有我有,所以香港電車正在構思更多的產品,吸引不同種類的遊客。
「我們極力維護傳統,同時建立創新而具吸引力的品牌形象,為香港的未來作出貢獻,簡而言之,就是年紀成熟,但是心態年輕。」

電車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百分百本地製造

香港電車經常在保育及創新之間找得最佳平衡,從市場推廣及銷售角度而言,研發創新產品的時候,不但尊重傳統,甚至將傳統昇華。
2024年萬聖節期間,香港電車與作家藍橘子合作,在車廠舉行活動,以密室逃脫的形式設計體驗,讓參與者渡過驚慄而具趣味的晚上。
「這個活動讓人們有機會參觀我們的車廠,這是非常獨特,而且具有潮流感的體驗。」
不說不知,原來所有電車都是本地製造,工程師團隊每天在屈地街車廠努力工作,包括維修保養,以及製造全新的電車。
香港電車共有165輛電車,包括兩輛古典派對電車,一輛「電車全景遊」觀光電車;以及一輛Tram No.18電車,後者也是派對電車,但更高級及豪華,全車配備冷氣,設三間獨立主題廂房,配有皮製沙發,上層亦有一個小陽台。

「從外觀上看,電車仍然保持一貫的傳統,但是內部正在悄悄改變,過去多年一直進行固定及永久的技術提升。」
2011年開始,香港電車逐步以鋁合金取代傳統的柚木,因為優質木材愈來愈難找,平均每年製造四至六輛,並且逐步取代。
在外觀上,新材質製作的電車,與上一代無異,但是技術上有明顯的進步,易於保養,而且能夠節省電源。
工程師團隊亦在電車之內加裝感應器,協助工作人員監察營運,尤其是安全水平。

電車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智能項目收集數據

「我們推出一個名為『智能叮叮』的項目,透過速度感應器,收集速度數據,如果司機轉彎的時候速度太高,便會觸動警報,並且自動煞停電車。」
香港電車於7月獲得「工程傳承保育大獎」,該獎項由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設立,成為中國首家獲獎的企業。
香港電車於7月底成功啟用電腦維修管理系統,電車的核心組件,如車底架、摩打等都有對應的編碼及二維碼,使用流動電子設備掃描,可以即時了解組件的維修需要及過往紀錄,完成維修檢查後可即時紀錄,整個過程電子化,提升工作效率,便利管理維修流程。
長遠而言,收集數據可用以分析故障原因、特定趨勢,以助制定有效的故障預防措施及策略。

香港電車現時共有員工約500名,工程部、辦公室有約15名同事,另外有超過100名前線技術人員,當中不少工作了一段長時間,例如20至30年,甚至有員工工作超過40年。
「對於資深員工來說,當然是一個極大的改變,他們需要使用手機App,輸入資料及拍照,並且上傳至系統,但是他們都非常樂於學習。」
香港電車隸屬法國RATP Dev Group,該公司是跨國性集團,在全球16個國家及地區營運不同的運輸系統,包括在法國營運渡輪、新加坡營運無人駕駛地鐵系統。

電車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年底推出手機App

「香港電車系統超過120年,路軌距離、寬度並不統一,電壓亦不是標準,對於工程師團隊來說是惡夢,但是同樣為他們提供機會,因為他們經常需自行研發應對方案。由於電車系統獨一無二,所以無法從其他地方照辦煮碗複製。」
香港電車未必有擴展的空間,但是集團保持開放態度,如果香港有合適的交通項目,不排除參與其中,尤其是全新的智能及環保交通系統。
此外,香港電車計劃在年底之前推出手機App,作為與乘客互動的工具。
「雖然電車每隔兩至3分鐘有一班,但是香港人的要求非常高,他們希望知道下一班電車何時到達、目的地是哪兒?手機App能夠符合他們的期望。」

手機App還可以方便人們預約不同的體驗,包括「叮叮旗袍遊」、「叮叮餐廳」等,另外近年不少企業贊助電車,請香港人免費搭車,屆時乘客可以透過手機App獲得相關資訊。

電車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傳承電車文化

製造及保養電車,可說是一門工藝,為了傳承這項傳統,並且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香港電車於2021年成立姊妹公司「叮叮科創」(tramplus)。
tramplus推動本地STEM教學發展,與世界頂級學府及專家合作,把工學智慧融合嶄新科技知識,為學校及學生提供國際級的線上教學及校本STEM課程。
tramplus教學注入「理工科數」各種元素,包括基本科學、機電工程、編程入門及城市規劃等生活可及的專題。
同時,tramplus每年舉辦叮叮科創比賽,每年定立不同主題,讓學生發揮創新思維與洞察力,透過專業評審甄選出優勝者,為未來社會培育更多科研專才。

「這些活動讓年輕一代學習科創知識,同時了解香港電車的文化,尤其是超過120年的傳統,當然也期望他們日後加入香港電車,或者參與香港電車的活動。」
雖然暫時未有學生的創意,可以實際應用於香港電車的日常營運,但是透過這些比賽,讓香港電車團隊打開眼界,接觸更多新思維,最終對香港電車的傳承有正面影響。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