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美股

美股IPO打得火熱 港人只能看着急︳封面故事

投資

廣告

美國IPO市場在今年的夏季迎來了歷史高峰,季度平均成交額達80億美元,創下前所未有的紀錄。即使在4月遭遇關稅衝擊的背景下,市場依然展現強勁韌性。截至8月,美股IPO集資總額達413億美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41%;其中,6至8月的「夏季窗口期」新股集資規模達198億美元,同比大增61%。現在帶領美股市場依然是科技龍頭或是新股,但可惜的是,香港投資者難以分一杯羹。

今年不少美股新股升幅驚人,在眾多IPO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超大規模服務商」CoreWeave(美股代號:CRWV)尤為矚目。
該公司於3月在縮減發行規模後上市,成功募資10億美元,實際成交量達4,100萬股(發行規模為4,000萬股)。
公司設定的目標價為180美元,但上市後曾輕微潛水,至5月才發力急升,一度高見187美元。週三(10月1日)收報137.05美元,仍較招股價40美元升2.4倍。
Citizens JMP分析師Greg Miller,將CoreWeave的評級從「表現持平」上調至「優於大市」,理由是GPU即服務(GPUaaS)市場出現明顯加速增長。

他指出,超大規模外包需求持續攀升,並以甲骨文(Oracle,美股代號:ORCL)創下4.5億美元RPO紀錄,以及微軟(Microsoft,美股代號:MSFT)據報與Nebius簽署170億美元合約為例,認為CoreWeave有望在這股浪潮中受益。
IPO高開低走是常識?
設計軟件平台Figma(美股代號:FIG)在8月初登場,IPO定價每股33美元,首日股價飆升270%,市值一度攀上逾470億美元,成為市場矚目的明星。
然而,隨著情緒冷卻,股價逐步承壓。週三收報50.3美元,不僅創下上市以來新低,亦較首日收市價腰斬逾半。

雖然公司首份上市後業績符合市場預期,但投資者對其增長動能的疑慮顯著升溫。市場普遍認為,早期的熱烈追捧已過,未來走勢將取決於其能否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差異化優勢。
被喻為「穩定幣第一股」的Circle(美股代號:CRCL)在今年6月成功上市,招股價31美元,首日收市價即飆至83.23美元,漲幅超過165%,一度成為市場佳話。其後股價延續上升走勢,7月更創下298.99美元高點。
然而,隨著財務壓力浮現,股價自高位急跌,9月一度跌至108.02美元低位,近期小幅回升。週三收報129.03美元,仍較招股價高出3.2倍。

市場分析認為,Circle股價震盪背後是基本面的明顯惡化。根據財報,公司EBITDA由正的2.1592億美元轉為負1.6033億美元,每股收益則從1.49美元,下滑至負5.81美元;加上稀釋性的1,000萬股公開發行,以及多次分析師下調評級,投資者憂慮持續升溫。
Circle能否重拾上升勢頭,要視乎美國的《天才法案》(穩定幣法案)通過後,能否令其發行的USDC穩定幣擴大市佔率,並令EBITDA轉虧為盈。
另一金融科技新星Figure Technologies(美股代號:FIGR)在9月11日正式掛牌,IPO定價25美元,開盤即報36美元,首日掛牌股價上升24.4%,9月18日最高曾見46.2美元,週三股價收在37.82美元,仍有51%升幅。

同樣備受關注的還有加密貨幣交易平台Bullish(美股代號:BLSH),公司於8月上市,IPO定價37美元,首日曾一度衝高至118美元,較招股價大升2.19倍,惟即日升幅顯著收窄至收市價68美元,首日漲幅仍超過80%。週三股價報60.81美元。

港人難分杯羹

雖然美股IPO火熱,但對於香港投資者而言卻是「遠觀而不可參予」。
與港股不同,美股IPO並無「公開發售」環節,所有股份均由承銷商內部配售,主要對象是機構投資者,或是具備高淨值資格的個人投資者,門檻動輒高達百萬美元。一般散戶基本無法直接參與。
有部分例外情況,例如部分美股中概股在上市時會選擇與特定券商合作,承銷商將獲配股份再向自家客戶發售,形成所謂的「內部抽新股」。

根據富途控股(美股代號:FUTU)旗下的富途證券與老虎證券(美股代號:TIGR)官網資料,其內部分配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普惠原則」,即盡可能讓更多投資者獲得少量配額;二是「認購數量優先」,即大額申購者可獲分配更多股份。
通常會在滿足普惠原則後,再以認購優先來分配餘額。
然而,港人參與的現實限制依然存在。富途的美股IPO只開放予Futu Inc.用戶,而香港客戶無法申請此戶口;老虎證券同樣不接受香港身分證開戶。換言之,即使市場再火熱,港人仍幾乎沒有機會直接參與美股IPO。

封面故事 美股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