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獲得快樂 做法不是賺錢變富翁 而係「自欺欺人」令自己以為自己有錢|李聲揚
早前友人告訴筆者,網友對筆者上期文章《投資必勝法》的評語相當不客氣。其實讀者的留言已是相當客氣,主要針對兩個問題:首先要找到必勝股;第二,哪有錢?
撰文:李聲揚|圖片:unsplash
問題一,如何揀股是門高深的學問,筆者在Patreon經常討論。但根本不用揀股,買指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也可以,總比不投資好。 問題二就有趣了,不少讀者說打工仔哪有錢,但筆者相信《經濟一週》的讀者,應該不是三餐不繼之輩吧。 筆者也只是打工仔,2004年在銀行做交易員時,月薪12,500元。固然當年物價較便宜,但筆者肯定不是高薪一族。
根據瑞信的統計,香港有52萬人是「百萬富翁」,約7%,即15個人中就有一個,相信不少讀者也是。順手澄清:百萬當然是指百萬美元,不是港元或越南盾。 另外,不少人提到業主欠銀行錢,明顯連「身家」的定義也未搞清楚。當然是計net worth,閣下自置物業價值,減去按揭欠款。 事實上,筆者也認識不少「百萬富翁」。
正如不少人指出,在香港不太難做到,有一層供完的自置物業往往已在此列,不少讀者的父母輩很可能是這一類別。 有人說:自住樓只是紙上富貴,不應計入,難道瞓街?錯!閣下大可移民,或賣樓轉租。
若有人擁有價值幾千萬兼已供滿的自住單位,卻說自己是窮人,正常人應該會向他掟石。 那麽,為何「百萬富翁」也不快樂?固然香港有香港的問題,樓價高,壓力大,還有種種政治問題。
不過,即使在外國,「百萬富翁」也不快樂,而明明若然有百萬身家,已是全世界1%最富有的人。 即使在富裕又先進的美國,國民認為190萬美元身家就會感覺富有;110萬美元是快樂,62萬美元是舒服,相信不少讀者身家已達此水平,但為何仍然不快樂? 《彭博》早前有文章傳授如何真正「感到」自己富有。都是老生常談,但也值得分享。
首先,搞清自己的「基本需要」。大家都知道錢不是萬能,但無錢萬萬不能。錢當然買到快樂,但以前寫文都提過,研究發現月入60,000、70,000港元以上,再多的金錢帶來的快樂已不多。 知足常樂,搞清楚甚麼是基本需要,甚麼是「我覺得自己值得擁有」。當然,這是知易行難。
人比人 比死人
第二,不要和人比較。打工的都知道,最痛苦不是自己減人工,而是自己加少少但死對頭加多多;其實自己有進步已經夠。 筆者人工及身家和最初打工時比較,都翻了 N倍,但永遠也有人告訴你:霍建寧才是富有,大劉才是富有。
You know what?到你成為霍建寧時,一樣有人告訴你Elon Musk才算富有。 第三,找到你的安全線。這應該是最重要,很多人的問題(包括筆者)來自缺乏安全感。以上的硬數字大家都懂,惟怕有一天會失去。
現在足夠,將來呢?我的子女呢?我的孫仔孫女呢?永無止境。 很多人迷戀金錢,其實是愛上背後的安全感。《彭博》文章的建議,也是老套的健康、親情之類。可惜現代社會,人情薄過紙。該文章提議大家多買保險,以及準備應急基金。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