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科院葉成輝 談創科人才荒
位於科學園的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以下簡稱應科院)是本港最大的科研機構之一,每年從事逾100個創科項目,當中不少已作實際應用。
今期請來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評論一下本港的創科水平,同時香港邁向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應走的路。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說:「香港的創科水平絕對是世界級,當中金融科技及生物科技穩居全球前列位置,但需要解決缺乏人才這個最大的痛點。」
現時應科院合共聘用逾700名人才,當中逾600名為科研人才,其中約75名身在深圳,是內地院校的博士生及碩士生。
長期招聘人才
應科院的科研人才當中,四成多是香港土生土長的人,以普通話為母語的約佔整體逾一半,其他人才來自東南亞、俄羅斯及巴基斯坦等地。
「香港選修工程的碩士或博士生始終不夠多,此後應該要從中學生及家長入手,鼓勵更多學生修讀這個科目,因為很多成績優良的學生,傾向選擇醫學或其他專業。」
今年暑假,應科院繼續舉辦「本科生暑期實習計劃」,並成立「金融科技未來領袖學院」,讓就讀電腦科學、商業及金融等學科相關專業的大學本科二、三年級學生,以及碩士、博士學生,安排於應科院內實習,參與科研、或研發金融科技項目的工作。
兩個計劃分別在本港及海外大學招募,當中不乏英、美著名學府,合共收到近2,500份申請表格,經過面試後,當中的75人將於6月至8月期間,進行不多於八個星期的實習。
「以前香港的學生,到英美等地升學,畢業後很少會回流返港,但近年中美關係緊張,西方國家審批簽證較難,美國居民身分更加是每年抽籤,因此近年有更多留學生返回香港就業。」
應科院轄下位於深圳的研究院,與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於未來五年合作,共同建設聯合實驗室,主要用作研發及應用先進半導體、新一代通訊等領域;應科院斥資500萬元人民幣,並提供研發項目及技術指導。
應科院現正與本地大學洽商,探討推出類似計劃的可行性,資助本地人才進行科研。
應科院現時提供約170個空缺,但招聘需時,即使物色到部分人才,他們手上可能有數個選擇;現有人才亦有可能離開,因此長期需要招聘人才。
「在香港,聘請人工智能的人才相對較為容易,5G通訊的較難,而從事半導體的更難。」
企業合作增加
近年半導體的開發受到高度重視,應科院的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研發集成電路及第三代半導體技術,上個財年獲得的相關資助增加一倍。
對很多電子設備來說非常重要的半導體,現時分為兩個陣營,包括台積電、Intel、ADM等的美國陣營;至於中國陣營則包括華為、中興、中芯國際等。
然而近年中美關係緊張,美國陣營的技術不會轉移至內地,因此國家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這是三維立體的半導體,將電路板向高空發展,可以令速度更快。
「香港不應單以獨角獸的數目作為創科水平的指標,應該同時提及科研人才、生態鏈等,後者包括半導體、5G通訊及金融科技等範疇的創科成就。」
應科院從事深度科技研發,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四個技術部門,包括可信及人工智能技術、通訊技術、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集成電路及系統。
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六項重點範疇,分別是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
應科院於2000年由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一手促成,當初成立的目的是將科研成果落地,將之實際應用在商業社會,作為科研與應用之間的橋樑,因此稱為應科院。
應科院成立前,本港的創科主要倚賴大學,但是大學的研究人員完成論文或取得專利後,項目便告完結,科技往往不能「落地」,但是經歷多年的發展及推動,現時香港創科在各方面都達到領先地位。
應科院主要與企業合作進行研發,每個項目均獲企業資助,視乎企業佔比,再決定項目及相關專利屬於哪一方。
應科院至今合共取得逾900專利,這些專利可以供企業應用,但部分專利至今無人問津,每年的維護費用數以千萬元計,應科院將逐一檢視,若果確定某些專利並無市場,不排除將之銷毀 。
「企業開發不同產品或服務,往往需要不同的專利,他們可在我們旗下的專利中照單執藥,選取合適的專利使用,也可以出資讓我們的科研人員進行研發,近年企業在科研方面變得愈來愈積極,我們每天都收到不少企業的諮詢,希望與我們合作。」
現時不少企業選擇與初創公司合作研發技術,然而具有一定風險,因為初創公司的發展很倚賴創辦人的能力,以及融資能力,若選擇與應科院合作,能夠確保項目順利進行。
加強商品化應用
葉成輝博士於大學修讀電子工程,畢業後先後在美國及內地科技企業工作多年,其後加入政府,擔任一帶一路專員,但因疫情影響未能衝出香港, 因而選擇到應科院工作,在本港推動創科。
他加入應科院後,希望能夠提升應科院的角色,加強科研的商品化應用,包括將項目延伸,例如其中一個關於鑽石鑒定的項目,使用光譜原理判斷鑽石的真偽,毋須經過GIA鑒定。
他現正敦促團隊,進行第二階段的研發,包括分辨鑽石的顏色,以及辨別碎石的真假,這樣可以協助更多珠寶零售業減低成本。
此外,應科院增強在大灣區的部署,今年12月位於福田科學園總部內的應科院總部將會開幕。
葉成輝博士覺得,新一任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大科研,這並不限於金錢上的資助,應該集中於如何落地。
以吸引人才為例,政府於數年前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吸引內地及海外人才來港發展,然而時代在變,政府應該檢視相關流程,例如能否加快申請程序、協助解決住屋問題等,以吸引更多人才來港。
「香港政府於過去五年,在推動創科方面的發展相當不俗,硬件方面尤其出色,未來將有更多創科用地推出,然而軟件方面需要作出配合,尤其是人才方面的政策。」
創科用地包括新田科技城、北部都會區及白石角填海項目等,屆時用地面積相當於17個科學園,需要大量人才協助發展。
「現階段而言,應科院的發展藍圖中,並不包括自負盈虧這個目標,因為應科院從事深度科技研發,若果太過商業化的話,變相與民爭利,應科院的定位是協助別人賺錢,而不是自己賺錢。」葉成輝博士說。
居於幕後的深度科技
談到科技,可能很多人都提不起興趣,但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很多便利的科技應用,均是科研人才的心血。
現時本港的監獄亦有使用應科院的影像分析科技,當系統識別到囚犯打架或自殘等動作,警報自動響起,提醒懲教署人員留意。
相關技術亦可應用於游泳池,方案無法辨認人物的樣子,只是一個形狀,即使陽光猛烈、四周環境幽暗,亦有能力辨認其動作,有效協助救生員掌握泳客的狀況,避免意外發生。
應科院亦有從事分析廣東話的科技,協助警務人員為疑犯及證人錄取口供,即使港人說話中英夾雜,包含大量廣東話俗語,系統辨識準確率亦達九成。
現正在與水務署合作研發智能水錶,系統自動偵測是否有破損,導致漏水,並且自動上報,毋須待工作人員實地檢視。
金融科技方面,應科院與OpenRice合作,透過聯邦學習技術,為餐飲商戶進行評估,了解其營運情況,協助他們向虛擬銀行申請貸款,倘若分數較高,獲批的額度及利率均較佳。
此外,應科院進行了全球其中一個最大型車聯網(C-V2X)公路測試,研究及測試車聯網技術在香港道路的應用場景、所需的網絡及相關基建,讓無人駕駛的車輛能夠在道路上安全行駛。這個車聯網建基於5G,現正進入第二階段,由應科院與運輸署合作,並且與內地的螞蟻集團旗下深圳智慧城市集團合作,以及螞蟻集團的協力下,共同推動無人駕駛的發展。
該項目合共取得20多個5G專利,並且於無錫及日內瓦等地獲得獎項,證明技術獲得肯定。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