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 26000點 資料圖片

港股有望升至26,000點 瑞士寶盛籲精選新舊消費股

投資

廣告

隨着美國利率政策步入拐點、美元前景趨向疲弱,瑞士寶盛(Julius Baer)亞太區投資總監兼投資管理部主管Bhaskar Laxminarayan與中國研究策略師及香港區研究部主管鄧啟志在中期市場展望會上分享最新觀點,恒生指數2026年中料見26,000點。

鄧啟志認為,內地經濟最壞時間已過。「由上而下好像很困難,但個別公司或板塊卻有更多機會。」
他指出,目前市場進入「由下而上」選股階段,行業與企業差異正逐步放大。
在資金流向方面,他認為全球資金多元化將利好港股:「如果有少部分的錢來到亞洲的話,其實對於港股會有幫助。」他並預測,恒指在2026年6月底,有望升至26,000 點。

港股 26000點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AI與電動車領跑

在產業層面,鄧啟志對中國科技業持正面看法。他特別提到DeepSeek的突破讓中國在演算法上更具競爭力,即使在晶片受限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做到更多。
中國智能手機與電動車的國際市場分額持續擴張,特別是在歐洲,顯示中國企業不再只是追趕者,而是逐步成為全球競爭者。
談到消費領域時,鄧啟志提及,不論是新消費還是傳統消費板塊,目前都能找到具吸引力的投資標的,例如IP產品、茶飲等,但必須以選股為導向,而非單純依靠板塊行情。
他亦提醒,新消費並非一個整體,當中不少企業估值偏高,若缺乏清晰的商業模式與持續盈利能力,難以在市場波動中站穩。

談及互聯網板塊,鄧啟志認為前景不如過去清晰,特別是電商表現平平。「互聯網的情況就差一點,電商表現一般,但互聯網不只有電商,還有遊戲。」
在他看來,雖然遊戲等行業仍具潛力,但整體板塊已無法像過去般「一刀切」地投資,需要仔細挑選細分領域的贏家。

看好香港地產股

對於香港樓市,鄧啟志認為市場最壞時期已過:「我們預期今年樓價可能再跌多4%至5%,就應該差不多到底。」他指出,住宅市場或將在2026年見底回穩。
他提到:「最近一些樓盤,當地產商願意減價多一點的時候,其實反應不錯,去年的時候,我們把所有的事情看得很淡,但現在再去看,發覺其實可能不是那麼悲觀。」

由於市場對行業過度悲觀,以及下半年美國或重啟減息週期,他建議關注本地地產股,他指出香港的地產股估值便宜,且有不錯的派息率,但要注意資產負債比率。
不過,他提醒,寫字樓市場因供應增加,仍具挑戰:「辦公室不是純粹需求問題,而是很多供應走出來。」至於零售市場,雖然開始出現見底跡象,但仍需時間確認。
雖然港股今年以來表現突出,但鄧啟志提醒市場或需短期整固:「今年初到現在,股市表現真的很好,幾乎是全球最好的,所以需要整固一下,我覺得也是很合理。」

第四季或迎「交易窗口」

他預期,第四季或受惠中央政策,迎來另一個「交易窗口期」,當外資進場推動大市時,高Beta的互聯網股,即使基本面欠佳,短期亦可能因資金流而受惠。

美國方面,Bhaskar直言,美國聯邦儲備局已接近政策轉折點,這意味著未來一至兩年利率下行趨勢已大致確立,對美元及債市均具深遠影響。
在匯率層面,他指出美元已經明顯高估。因此,他認為美元長期面臨貶值壓力,資產多元化配置將成為趨勢。
面對美元風險升溫,Bhaskar建議投資者透過核心資產進行防守。他認為黃金是一個很好的分散風險方式。
「在當下,它甚至可能是任何投資組合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我們建議投資者比以往持有更多黃金。」Bhaskar說。

美債成避險資產

在固定收益市場,他指出,三至七年期的美國公司債券現時票息相當不錯,未來減息後還會有資本利得。這是當下投資組合中最好的避險部分。

至於股市,Bhaskar提醒投資者不能忽視美國科技股的獨特地位。
他指出,全球沒有其他地方能提供與美國相同的科技投資影響力,科技仍然必須留在美國。
他續指,美國在創新與產業規模上仍具壓倒性優勢,投資者應保留核心科技股,同時適度調整其他高估值資產的比重。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